出处本无定,分飞任所之。
如何挂冠日,况是阻兵时。
宦惜潘生拙,归嫌陶令迟。
北风待高翼,莫学守南枝。
出处本无定,分飞任所之。
如何挂冠日,况是阻兵时。
宦惜潘生拙,归嫌陶令迟。
北风待高翼,莫学守南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责任、仕途与归隐之间复杂情感的思考。首句“出处本无定,分飞任所之”点明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如同鸟儿的飞翔,去向由心所定。接着,“如何挂冠日,况是阻兵时”则反映了在动荡时期辞官归隐的无奈与矛盾。诗人感叹,在战乱之时选择退隐,既是对个人安危的考虑,也是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宦惜潘生拙,归嫌陶令迟”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潘岳和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对仕途与归隐两种生活方式的复杂情感。潘岳因性格内敛而仕途不顺,陶渊明则在官场失意后毅然归隐。诗人既惋惜潘岳的仕途不顺,也对陶渊明归隐的时机感到遗憾,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
最后,“北风待高翼,莫学守南枝”以自然景象作喻,北风象征着逆境或挑战,高翼代表追求自由与高远目标的人。诗人劝诫,面对逆境,不应固守现状,而应像高飞的鸟儿一样,勇敢地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同时,也告诫不要像南枝一样,过于保守与安于现状,失去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时代背景下对自由与理想的不懈追求。
学士文章世共誇,贤郎校正志尤嘉。
鲁鱼亥豕分真迹,玉佩琼琚绝点瑕。
太素有传终继美,小坡无沗克承家。
探花弱弟怀知己,别尔何堪重叹嗟。
瘴云初收残雨歇,张君别我游江浙。
平生壮志轻别离,为惜君才心郁结。
君昔作官守四明,我来浙省闻君名。
紫薇堂上一相见,识君真是人中英。
踰时我拜南征命,君亦来参广藩政。
师行日费藉君多,我得迅扫蛮烟净。
广人被泽方歌讴,浙人望治思未休。
一视同仁徇民愿,进官移地君知不。
君才本是庙堂具,历试想应图倚注。
海内犹多事可为,好竭精忠荅知遇。
同寅方伯我同年,十载不见心茫然。
丈夫志定会有合,相期话旧五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