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
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
心不择时适,足不拣地安。
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
常见今之人,其心或不然。
在劳则念息,处静已思喧。
如是用身心,无乃自伤残。
坐输忧恼便,安得形神全。
吾有二道友,蔼蔼崔与钱。
同飞青云路,独堕黄泥泉。
岁暮物万变,故情何不迁?
应为平生心,与我同一源。
帝乡远于日,美人高在天。
谁谓万里别,常若在目前。
泥泉乐者鱼,云路游者鸾。
勿言云泥异,同在逍遥间。
因君问心地,书后偶成篇。
慎勿说向人,人多笑此言。
旦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
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
心不择时适,足不拣地安。
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
常见今之人,其心或不然。
在劳则念息,处静已思喧。
如是用身心,无乃自伤残。
坐输忧恼便,安得形神全。
吾有二道友,蔼蔼崔与钱。
同飞青云路,独堕黄泥泉。
岁暮物万变,故情何不迁?
应为平生心,与我同一源。
帝乡远于日,美人高在天。
谁谓万里别,常若在目前。
泥泉乐者鱼,云路游者鸾。
勿言云泥异,同在逍遥间。
因君问心地,书后偶成篇。
慎勿说向人,人多笑此言。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诗人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心态。诗中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观念。开篇便以"旦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写出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和悠然的自得心情。接着通过"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对时间的感慨。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阐述了自己对于穷通远近都能保持一贯如一的态度,不因外界变化而动摇。然而,诗人也注意到现实中的许多人并非如此,他们往往在劳碌时思量安息,在安静时又想起喧嚣,这种心态反复无常,最终可能导致身心俱损。
随后,诗人提到了自己的两位好友蔼蔼崔与钱舍人,他们曾一起追求高远的理想,但如今却各自沉浮于世俗之中。岁月流转,万物皆变,但诗人仍旧怀念那份纯真的情谊。
最后,诗人借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理解,无论是在泥泉中欢乐的鱼,还是在云路上自由飞翔的鸾,他们都能在各自的世界中找到逍遥自得。全诗末尾,诗人提醒读者不要将这番深情浅表地告诉他人,以免遭受不解和嘲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日常生活、内心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艰难时世。万事休夸会。
官宦误人多,道是也、终须不是。
功名事业,已是负初心,人老也,发白也,随分谋生计。
如今晓得,更莫争闲气。
高下与人和,且觅个、置锥之地。
江村僻处,作个老渔樵,一壶酒,一声歌,一觉醺醺睡。
绿阴满门春已还,黄鹂门外犹绵蛮。
萧萧冷官无一事,高斋搔首兀痴顽。
睡魔袭我意萧散,直来眉睫扬神奸。
须臾爽气溷尘俗,双眸瞑眩那能覸。
弥明未断口头句,鼻息如寄雷车间。
梦魂恍恍何所适,飘飘寥廓辞跻攀。
松风拂足云生腋,深穷月窟超人寰。
更寻织女支机石,天河西户声潺湲。
无何有客乘晚兴,剥剥啄啄敲柴关。
惊回清风枕簟冷,赤霞夹日崆峒山。
一日废书强舌本,萌生鄙吝劳清删。
谩学昌黎送穷术,挥毫加点文斓斑。
睡魔凭物对我语,劝我停手开愤颜。
自言宇宙若非我,人生俄顷无休閒。
藓碑萝石拥岩扃,独倚筇枝问大乘。
白雉苦无千岁种,青山空识六朝僧。
诗传北岳刊新帖,禅接西淮冷旧灯。
拟凿冰泓浇冻砚,禊亭閒借法华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