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屋春风,连江梦雨,碧光微逗朝丝。
哀筝一拍,几柱玉参差。
寂寞寒涛东起,兴亡恨、付与歌儿。
人何处,荒凉酒社,鸱啸蒋侯祠。相思。
红泪尽,幅巾短发,重感栖迟。
便沙才董白,唱遍新词。
总是风花无赖,春欲去、我正愁时。
凭阑望,青旗腰鼓,惆怅六朝诗。
荡屋春风,连江梦雨,碧光微逗朝丝。
哀筝一拍,几柱玉参差。
寂寞寒涛东起,兴亡恨、付与歌儿。
人何处,荒凉酒社,鸱啸蒋侯祠。相思。
红泪尽,幅巾短发,重感栖迟。
便沙才董白,唱遍新词。
总是风花无赖,春欲去、我正愁时。
凭阑望,青旗腰鼓,惆怅六朝诗。
这首《满庭芳·秦淮水榭听人度》是清代诗人杨夔生的作品,它以秦淮河畔的水榭为背景,借《桃花扇》的乐府曲调,抒发了对历史兴衰、人事变迁的感慨。
开篇“荡屋春风,连江梦雨”,描绘出一幅春风吹拂、江面细雨连绵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碧光微逗朝丝”则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但这种美好中又蕴含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接着,“哀筝一拍,几柱玉参差”,通过筝声的哀怨和玉柱的参差不齐,暗示了情感的复杂和内心的波动。接下来的“寂寞寒涛东起,兴亡恨、付与歌儿”,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兴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人何处,荒凉酒社,鸱啸蒋侯祠”,这一句通过描述人迹罕至的酒社和蒋侯祠中的鸱鸟长鸣,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失落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沉寂与遗忘。
“相思。红泪尽,幅巾短发,重感栖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他以“红泪尽”形容泪水已干,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枯竭;“幅巾短发”则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的自嘲;“重感栖迟”则表达了再次感受到生活的困顿与不安。
最后,“便沙才董白,唱遍新词。总是风花无赖,春欲去、我正愁时”,诗人通过“沙才董白”的比喻,表达了对新事物的接纳与适应,同时“春欲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我正愁时”则直接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状的不满。
“凭阑望,青旗腰鼓,惆怅六朝诗”,诗人站在栏杆旁,遥望远处,看到的是青色的旗帜和敲击的腰鼓,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更是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与反思。结尾的“惆怅六朝诗”,则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霜风吹我衣,日短归路长。
放怀即可家,何适非吾乡。
稍闻东南隅,胜致寓一方。
超然世外人,鸡黍随低昂。
檐甍辟无际,户牖延初光。
孰云日月久,但知岁时康。
每逢会心处,万境不得藏。
何当驾修轮,飞云共回翔。
淋漓非所期,远目聊徜徉。
庶几蟹眼白,打出鹅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