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一水接,楚塞众山连。
书史同昏旦,江湖且岁年。
洲回芦莽莽,樯动燕翩翩。
何处为南岳,云开望杳然。
吴门一水接,楚塞众山连。
书史同昏旦,江湖且岁年。
洲回芦莽莽,樯动燕翩翩。
何处为南岳,云开望杳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南岳之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联“吴门一水接,楚塞众山连”,以“吴门”和“楚塞”两个地理概念,巧妙地将江南水乡与荆楚山脉联系起来,展现了广阔壮丽的自然景观。水与山的交汇,不仅勾勒出一幅山水相连的画面,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颔联“书史同昏旦,江湖且岁年”,将个人的生活与历史、时间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书籍与历史的热爱,以及在江湖漂泊中的岁月流转。这里,“书史”与“昏旦”、“江湖”与“岁年”的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颈联“洲回芦莽莽,樯动燕翩翩”,通过洲渚上的芦苇丛生与江面上燕子的轻盈飞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芦苇的茂盛与燕子的灵动,共同构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宁静与和谐的感受。
尾联“何处为南岳,云开望杳然”,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南岳(即衡山)的向往之情。在云雾缭绕之中,南岳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遥远的美感。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万物冒春晖,红紫竞芳节。
唯此玉井莲,迥与众品别。
雅受冷风吹,复爱露华洁。
亭亭立波上,晚意颇愁绝。
疑是姑射仙,半夜集瑶阙。
清虚不染尘,潇洒更宜月。
我惭穷陋质,对此冰与雪。
安得谪仙人,超遥俯清澈。
把酒一高吟,玉色相映发。
苍然者为烟,呀然者成壑。
赖此十八公,与之相领略。
中间制小亭,面势巧安著。
千山攒修眉,一水环青玉。
勃图映高标,觚棱翼飞角,夜深或沈沈,月澹还漠漠。
趺坐者谁子,草衣复芒屩。
素发照晴昊,飘萧如野鹤。
傥非违世者,何以有此乐。
向夕下坡陀,清兴寄寥廓。
此境真可画,此意终难貌。
夜来雪积不可料,晨起压尽庭前花。
道松俯偻若揖客,江竹离披如倒戈。
沙头寒重雁不起,门外日高人未过。
此时薪米不易得,晨突有烟能几家。
自从兄弟得神仙,一去空山竟杳然。
唯有华阴舒道士,好诗长与此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