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势称雄,凤凰台望浓。
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
平野频烽火,孤城半稑穜。
丹楹傍萧寺,尘扆识高宗。
龙虎势称雄,凤凰台望浓。
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
平野频烽火,孤城半稑穜。
丹楹傍萧寺,尘扆识高宗。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的场景。"龙虎势称雄,凤凰台望浓"一句,用龙虎来形容力量的象征,与凤凰台相呼应,凸显了高处的迷雾或是云气的浓郁,给人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感觉。接下来的"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描述了江河的汹涌波涛,以及土地被挤压在险峻的地势中,这里表达了一种自然力的磅礴。
然而随后的"平野频烽火,孤城半稑穜"却描绘出战乱与荒凉的景象。烽火连天,意味着战争的频繁和紧急,而孤城破败,则是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废。这两句与前面自然力的描写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人间的动荡不安。
最后的"丹楹傍萧寺,尘扆识高宗"似乎指向了一种文化的沉淀或是古老建筑的遗迹。丹楹可能是装饰华丽的宫殿或者庙宇,而萧寺则给人一种荒废和静谧的感觉。尘扆识高宗,则是在这安静之中,寻找到对过去文化的回忆和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战争破坏、繁华与荒凉等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沉浮和人间沧桑的深刻感悟。
春今著物几陈新,未抵新诗得许荣。
韩子虽云誉东野,侯生终竟愧弥明。
已知林下栖迟计,何处人间宠辱惊。
更欲从公问归宿,夜深风雨四山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