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陵凤凰台》
《金陵凤凰台》全文
宋 / 汪宗臣   形式: 五言律诗

龙虎势称雄,凤凰台望浓。

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

平野频烽火,孤城半稑穜。

丹楹傍萧寺,尘扆识高宗。

(0)
注释
龙虎: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凤凰台:古代的名胜之地,此处可能指代皇室或重要场所。
楚淮冲:楚地与淮河交汇之处,地理位置重要。
稑穜:古代农作物,此处形容战乱导致的农业生产荒废。
萧寺:佛教寺庙,常用来形容清静之地。
尘扆:积满灰尘的屏风,暗示历史的沉淀和过去的荣耀。
高宗:历史上某位皇帝的庙号,具体指代需要更多上下文。
翻译
龙虎的威势堪称雄壮,凤凰台上景色显得浓厚。
江河翻腾如同潮水,流经楚地直抵淮河的要冲。
广袤原野上烽火连天,孤城中兵戈交错,农事半荒废。
朱红的柱子紧邻寂静的寺庙,尘封的屏风见证了高宗的过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的场景。"龙虎势称雄,凤凰台望浓"一句,用龙虎来形容力量的象征,与凤凰台相呼应,凸显了高处的迷雾或是云气的浓郁,给人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感觉。接下来的"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描述了江河的汹涌波涛,以及土地被挤压在险峻的地势中,这里表达了一种自然力的磅礴。

然而随后的"平野频烽火,孤城半稑穜"却描绘出战乱与荒凉的景象。烽火连天,意味着战争的频繁和紧急,而孤城破败,则是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废。这两句与前面自然力的描写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人间的动荡不安。

最后的"丹楹傍萧寺,尘扆识高宗"似乎指向了一种文化的沉淀或是古老建筑的遗迹。丹楹可能是装饰华丽的宫殿或者庙宇,而萧寺则给人一种荒废和静谧的感觉。尘扆识高宗,则是在这安静之中,寻找到对过去文化的回忆和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战争破坏、繁华与荒凉等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沉浮和人间沧桑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汪宗臣
朝代:宋   号:紫岩   籍贯:婺源(今属江西)   生辰:1239

号紫岩,婺源(今属江西)人。嘉熙三年(1239)生。咸淳二年(1266),中亚选,入元不仕。至顺元年(1330)卒,年九十二。有《紫岩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七《紫岩先生汪公宗臣行状》。今存诗十三首,《全宋词》录其词4首。
猜你喜欢

次韵远斋春雨有感

春今著物几陈新,未抵新诗得许荣。

韩子虽云誉东野,侯生终竟愧弥明。

已知林下栖迟计,何处人间宠辱惊。

更欲从公问归宿,夜深风雨四山倾。

(0)

对月简全真

对月重兹夕,吟风尚昔怀。

思君兼野水,恨我局空阶。

意向元相似,言谈自莫谐。

忽思成简寄,还觉费安排。

(0)

丰城送成父弟还玉山三首·其三

调护山中竹,斧斤毋使侵。

当门要移种,绕堑合分阴。

诗去惭如锦,书来定抵金。

上言说儿女,其次及山林。

(0)

三诗寄郭古夫·其三

丐去秋今晚,能归岁且徐。

须公一尊酒,胜我十年书。

生死交情异,乖离人事疏。

如闻厚风谊,何敢自趑趄。

(0)

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其七

莫为趋朝亟载脂,小令羸瘠长肤肌。

帝城书疏旧不入,何有画图传荔枝。

(0)

眼儿媚

先来客路足伤悲。那更话别离。

玉骢也解,知人欲去,骧首频嘶。

马蹄动是三千里,后会莫相违。

切须更把,丁香珍重,待我重期。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