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气潜皇泽,飘霙下帝台。
兆从三白异,瑞应一阳回。
净色流坛树,轻飞逐管灰。
明朝郊祀赋,应待长卿才。
迎气潜皇泽,飘霙下帝台。
兆从三白异,瑞应一阳回。
净色流坛树,轻飞逐管灰。
明朝郊祀赋,应待长卿才。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前一日斋居时对雪景的细腻感受与思考。诗人以“迎气”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帝王的恩泽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和谐的氛围。接着,“飘霙下帝台”一句,通过“霙”字形象地描绘了雪花轻盈飘落的情景,仿佛从天庭降临,增添了诗作的神秘色彩。
“兆从三白异,瑞应一阳回”两句,不仅点明了雪景的特殊意义——预示着吉祥和新年的开始,还暗含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微妙的关联,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净色流坛树,轻飞逐管灰”则进一步描绘了雪景的纯净与动态美。雪花在树木上留下洁白的痕迹,如同流动的艺术品;同时,它们又轻盈地追逐着寒风,与“管灰”(可能指节气变化的标志)相互映衬,展现出冬日特有的宁静与生机。
最后,“明朝郊祀赋,应待长卿才”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景象的期待,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憧憬。他希望在次日的郊祀仪式上,能有如司马相如般才华横溢的文人,以诗歌来歌颂这美好的时刻,进一步深化了诗作的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冬至前夜雪景的美丽与深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与美好愿景。
今日承人乏,东州假传车。
劳生复去国,垂老欲捐书。
斗酒相为乐,诸家食有鱼。
华灯续光景,鸣笛问吹嘘。
即事已陈迹,怀人方跂予。
要官多谒禁,数子莫情疏。
啼鸟春犹浅,高花日胜初。
朝回应见念,会语殿中庐。
汉朝名臣有傅伯,谏诤由来犯颜色。
兰台下笔不自休,义阳封侯勇无敌。
石渠昨者承明直,虎符今为二千石。
邀我请赋草堂诗,草堂欲归那可得。
太行之上无高山,济水之外无清源。
闻君筑居山水际,清高正为君家言。
上有无心之云出幽谷,下有劲节之竹森寒玉。
四邻空地犹几许,容我东西一茅屋。
冠盖如云笑别时,亦知陈迹易伤悲。
归来未似钟山醉,零落多于邺下诗。
人事可怜驹过隙,秋风几许鬓成丝。
何须更听山阳笛,欲近西州涕自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