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秋来月色清,良宵閒坐每三更。
而今老病惟便卧,却怪床前故故明。
最爱秋来月色清,良宵閒坐每三更。
而今老病惟便卧,却怪床前故故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秋夜月色的独特情感与感慨。首句“最爱秋来月色清”,表达了诗人对秋季月光的喜爱,特别是那清冷而明亮的月色。接着,“良宵闲坐每三更”描述了诗人常常在宁静的夜晚,独自坐在那里欣赏月色,直到深夜三更。这种行为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沉醉。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而今老病惟便卧,却怪床前故故明”,则透露出了一丝无奈和哀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诗人现在只能躺在床上,无法再如年轻时那样悠闲地欣赏月色。他甚至感到有些奇怪,为什么月光还要在他床前如此明亮,似乎在嘲笑他的衰老与无力。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流露出对生命中美好事物逐渐远去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岁月无情的深刻反思,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哲理性。
昭君自恃颜如花,肯赂画史丹青加。
十年望幸不得见,一日远嫁来天涯。
辞宫脉脉洒红泪,出塞漠漠惊黄沙。
宁辞玉质配夷虏,但恨拙谋羞汉家。
穹庐腥膻厌酥酪,曲调幽怨传琵琶。
汉宫美女不知数,骨委黄土纷如麻。
当时失意虽可恨,犹得千古诗人誇。
月中有桂光更多,扶疏一轮枝干罗。
天风飘下广寒子,岂与凡种同其科。
四时不改碧玉叶,满庭自擢青铜柯。
森然众木共培植,无异野鹤群鸡鹅。
秋来隐圃风露冷,喷花看蕊尤婆娑。
圃中自有隐君子,心与世远恬无波。
对花度此九秋色,不以物外伤天和。
西邻栟榈更好古,妙年欲制芰与荷。
连墙请谒不知倦,宜尔鬓发忘其皤。
天生逸才当有用,委弃寂寞理则那。
吾衰尚有惜花意,零落奈此馨香何。
却思梁溪有小圃,只恐松竹荒寒莎。
未能归去老三径,且把诗句从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