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具虽无用,襟期亦未非。
良难营脱粟,谁肯质深衣。
为士当知耻,观人不相肥。
还家缺车马,犹解步如飞。
才具虽无用,襟期亦未非。
良难营脱粟,谁肯质深衣。
为士当知耻,观人不相肥。
还家缺车马,犹解步如飞。
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处境与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反问,抒发了诗人在困顿中的自尊与坚守。开篇两句“才具虽无用,襟期亦未非”表明尽管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施展,但内心的期待并未改变。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也反映出一种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接着,“良难营脱粟,谁肯质深衣”通过两个问句强调在艰难时期获取生活所需的粮食困难,以及人们不愿意用珍贵的衣物作为抵押,这些都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绘,同时也映射出诗人个人的生存窘境。
“为士当知耻,观人不相肥”则是诗人对于士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的自我要求,应当知道羞耻和自尊,以及对周围人的观察,不愿意看到他人因依附而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强烈的个人品格与社会责任感。
最后,“还家缺车马,犹解步如飞”通过对比,表达了即便没有豪华的车马,也能够以轻快的脚步返回家园,这不仅是对物质条件的一种超越,更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与乐观自持,同时也反映了宋末元初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绣帏睡起倚香篝。镜光浮。翠云流。
向午恹恹,犹自怯梳头。
廿四番风吹欲尽,花纵好,为谁留。
背人独上最高楼。捲帘钩。黯凝眸。
信道垂杨,难系是孤舟。
渺渺关山烟水外,芳草路,织成愁。
秋雨敲窗急。梦惊回、晓钟乍动,残灯将灭。
片刻相逢留不住,宛转深情如昔。
浑未改、旧时形迹。
醒后音容何处去,但赢来、满枕啼痕湿。
身世恨,一时集。追思往事心伤绝。
痛而今、生诚有怨,死尤无益。
祗悔当年侬负约,不合任君轻别。
何苦把、孱躯偷活。
输与鸳鸯能并命,枉千回百转相忆。
心只愿,早同穴。
屏息不知有天地,梦梦侧视如釜底。
微闻殿角走轻雷,色然云物随人起。
奴子献瓜大于瓢,持瓜待剖心摇摇。
炎风蒸海绝飞挽,军容惨沮烧旌旄。
堆盘见此晚霞色,眼底清凉不可测。
避世何人解饮冰,稍借甘鲜驱内热。
一气毋教遁齿牙,终怜肝胆非一家。
自提血肠理烦郁,谁言伏暑能抵瑕。
百骸冥冥我无苦,书来吾弟反病暑。
对床忽梦呻吟时,有兄飘泊真怜汝。
丞相作势大用兵,往往海上思飞腾。
仙人微笑立云軿,坚我寂寞慰弟兄。
曾侯祠庙堕烟雾,撞钟伐鼓惊迟暮。
抱我悠悠一片心,潸然涕洒苍茫处。
千年老树花顽铁,孤根屹屹齧冰雪。
热肠冰眼羞苟同,三尺琳琅不堪折。
独立无偶全天真,天与朗月生和神。
空山暮夜北风起,送出人寰第一春。
春花如玉瑟其璨,白石为骨山为干。
何人对此耐苦吟,篡取江南春一半。
点化膏沐烟光融,盘际太古椎空濛。
众芳垂尽不改色,逆挽造化天无功。
始知剥复互消息,芳年谁与灼奇特。
由来高调希匹俦,留与岁寒照颜色。
吁嗟乎根器盘错多且坚,兀傲不屈淩风烟。
不然且为不材木,移树广莫终天年。
佳人日暮守空谷,寒潭写影清于沐。
一片忠臣烈士心,霜天响裂柯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