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已宜病,冬疠复参同。
老耳时吹雨,羸躯未可风。
昔针空自验,今檄竟谁工。
制帽狐皮在,儿童勿笑翁。
阳虚已宜病,冬疠复参同。
老耳时吹雨,羸躯未可风。
昔针空自验,今檄竟谁工。
制帽狐皮在,儿童勿笑翁。
这首诗《头风》是宋代诗人周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因年老体弱而遭受的疾病之苦。
首句“阳虚已宜病”,点明了诗人身体状况不佳的原因——阳气虚弱,自然容易生病。接着,“冬疠复参同”一句,进一步说明了季节与疾病的关联,冬季寒冷易引发各种疾病,与前句相呼应,强调了诗人当前健康状况的脆弱。
“老耳时吹雨,羸躯未可风”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耳朵如同能感知风雨一般敏感,身体则无法承受微风的侵袭,生动地展现了其身体的衰弱和对环境的敏感。
“昔针空自验,今檄竟谁工”两句,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治疗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医疗手段的无奈和失望。过去的治疗方法或许有效,但如今却无济于事,暗示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并未完全解决他的病症。
最后,“制帽狐皮在,儿童勿笑翁”一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豁达态度,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尊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避免嘲笑或不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诗人面对老年疾病时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乐观与智慧的生活态度。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山中白鹿老而灵,有客有客占鹿鸣。
我寻石门不知处,道人出洞欢相迎。
修行无力有我相,不应信息令渠惊。
吁嗟至人离诸有,一切相自有心生。
桃源意行花两岸,山阴兴尽雪三更。
道人道人苦多事,尔自采药渠食萍。
白云满洞不须扫,客去客来云无情。
我闻神仙游处白鹤叫,试听夜半空中声。
帘影移阴,杏香寒、乍湿西园丝雨。芳期暗数。
又是去年心绪。金花谩剪,倩谁画、旧时眉妩。
空自想、杨柳风流,泪滴软绡红聚。罗窗那回歌处。
叹庭花倦舞,香消衣缕。楼空燕冷,碎锦懒寻尘谱。
么弦谩赋,记曾是、倚娇成妒。
深院悄,闲掩梨花,倩莺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