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
驱马每寻霜影里,到门常在鼓声初。
蟾枝交彩清兰署,鸾佩排光映玉除。
一顾深恩身未杀,争期皎日负吹嘘。
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
驱马每寻霜影里,到门常在鼓声初。
蟾枝交彩清兰署,鸾佩排光映玉除。
一顾深恩身未杀,争期皎日负吹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落魄书生在寒冷季节中的窘迫生活。开篇"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无奈的处境,只能将温暖的衣服和珍贵的书籍变卖,以换取生存所需。这不仅反映了个人困顿,也隐含着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忽视。
接着"驱马每寻霜影里,到门常在鼓声初",诗人通过驾马寻找朋友的场景,以及到达门前便能听见鼓声的情状,表明他渴望与同窗、友人的交流和支持,但这种期待似乎总是在即将实现的时候才出现。
"蟾枝交彩清兰署,鸾佩排光映玉除"一句,则描绘了一种华美的景象,可能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或许是现实中的某个场所给予诗人以慰藉。这两句通过对比,使得前面几句中诗人的悲凉处境更加突出。
最后"一顾深恩身未杀,争期皎日负吹嘘",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和知遇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急切的心态,希望能够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保持自己的本真,而不是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既有对理想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希望。
炎蒸一似洗,商令肃金方。
单衣理木棉,时易气自凉。
闭门谢尘鞅,掩卷坐虚堂。
大宾虽未接,安敢忘斋庄。
铭盘启时省,千载怀殷汤。
小学教事上,临下或未详。
颓龄百无成,岁月去何忙。
仰羡天边鸿,随阳又南翔。
降衷荷天灵,一物具一真。
年徂物易交,浇漓变其醇。
气习日以卑,智巧日以新。
靡靡骋颊舌,纵横踵仪秦。
莹然胸中宝,掩敝同埃尘。
岂无先觉贤,训戒徒殷勤。
悠悠醉梦中,迷执不可亲。
俯仰千载下,能逢几问津。
醉把茱萸枝,插彼漉酒巾。
渊明虽违世,吾尚慕其人。
致堂胡公字明仲,侍御徽猷名已重。
绍兴六年刺睦州,政教兼兴民载颂。
文定衡山远寄书,父子之间相谕讽。
一年作郡怠易生,宜作三年勤御众。
远大之业积累成,莫谓未迁生怠纵。
学宫改作实自公,建宁人物称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