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户徒劳孙敬学,浪游别换子长文。
方穿甓社珠宫月,又泛荆山玉窟云。
淮水西来千骑捷,涡河北下九天闻。
会同齐赴南溟远,清浊如将獭胆分。
闭户徒劳孙敬学,浪游别换子长文。
方穿甓社珠宫月,又泛荆山玉窟云。
淮水西来千骑捷,涡河北下九天闻。
会同齐赴南溟远,清浊如将獭胆分。
这首诗名为《荆山》,作者是元代诗人洪焱祖。诗中通过描绘主人公的行为和环境,展现出一种求知若渴、志向高远的形象。首句“闭户徒劳孙敬学”暗指主人公像东汉学者孙敬那样刻苦自学,但又意识到单纯闭门苦读不足以达到目标;“浪游别换子长文”则借古人班固(字子长)的游历之志,表达主人公想要通过游历增长见识的决心。
接下来两句“方穿甓社珠宫月,又泛荆山玉窟云”,通过描绘主人公在月光下穿行于甓社(可能是指地名)的神秘宫殿,以及在荆山(著名的产玉之地)间泛舟,展现了其追求知识和探索未知的精神风貌。
“淮水西来千骑捷,涡河北下九天闻”进一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暗示着主人公的行程充满了速度与激情,仿佛能听到淮水奔腾和涡河激流的声音,寓意着他的行动力和决心。
最后一句“会同齐赴南溟远,清浊如将獭胆分”表达了主人公志向宏大,意欲投身广阔天地,如同清澈与浑浊的河水分明,决心坚定,不畏艰险,向着遥远的南方大海进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内涵,刻画了一位胸怀大志、勇于探索的学者形象,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
讲习岂无乐,钻磨未有涯。
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
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
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