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家少室山中住。是个半鹘突樵父。
蹑苍苔、穿遍疏林,担上横挑风雨。
倦来时、藉草观棋,柯烂不知回去。
有幽人、要觅行踪,试听我、歌声起处。
侬家少室山中住。是个半鹘突樵父。
蹑苍苔、穿遍疏林,担上横挑风雨。
倦来时、藉草观棋,柯烂不知回去。
有幽人、要觅行踪,试听我、歌声起处。
这首明代黄淮的《鹦鹉曲·偶记北乐府咏渔父》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少室山中的樵夫形象。诗人以第一人称“侬家”起笔,刻画了一个独自在山中砍柴、不畏风雨的质朴农夫。他踏着青苔,穿梭于稀疏的树林,生活简朴而自在。在劳累之余,他会躺在草地上观看别人下棋,甚至忘记了回家的时间,显示出他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深深沉浸。
“有幽人、要觅行踪,试听我、歌声起处”一句,暗示了这位樵夫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他的歌声或许会引来好奇的隐士探寻他的踪迹,增添了神秘与诗意。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樵夫的生活细节,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恬淡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三年共住不相识,眉目横分鼻脩直。
狭路逢渠何所之,欲上凌霄峰顶立。
凌霄一峰插天高,馀峰起伏皆儿曹。
我曾眺目察秋毫,三千刹海空劳劳。
峰顶老人八十二,湛湛双眸映秋水。
戏笑怒骂謦欬声,总是吾家第一义。
老人问汝来何从,进前叉手宜当胸。
更看武步生清风,何愁老人无笑容。
有十不归今且归,不愿再见今再见。
古今大道常坦然,各自当门通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