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群牧司雨中池上作》
《群牧司雨中池上作》全文
宋 / 强至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累朝困炎威,一雨转愁意。

偶看碧芦丛,宛在沧洲地。

岸草闲自滋,庭叶纷以坠。

移床就幽窗,檐溜聒清睡。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únzhōngchíshàngzuò
sòng / qiángzhì

lèicháokùnyánwēizhuǎnchóu

ǒukàncóngwǎnzàicāngzhōu

àncǎoxiántíngfēnzhuì

chuángjiùyōuchuāngyánliūguōqīngshuì

翻译
历代朝廷深受炎热困扰,一场雨却带来了更多的忧愁。
偶然间瞥见一片翠绿的芦苇丛,仿佛就在那遥远的水边之地。
岸边的草悠闲地生长,庭院里的树叶纷纷落下。
我移动床榻靠近幽静的窗户,屋檐滴水声吵醒了清静的睡眠。
注释
累朝:历代朝廷。
炎威:炎热的威力。
一雨:一场雨。
转愁意:转变了忧愁的情绪。
碧芦丛:翠绿的芦苇丛。
宛在:仿佛。
沧洲地:水边之地,古代常用来指隐居之处。
岸草:岸边的草。
闲自滋:悠闲地生长。
庭叶:庭院里的树叶。
移床:移动床榻。
幽窗:幽静的窗户。
檐溜:屋檐滴水。
聒清睡:吵醒清静的睡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历连日酷暑后,一场雨带来的转变。"累朝困炎威"表达了对先前炎热气候的疲惫和困扰,而"一雨转愁意"则暗示雨带来了诗人内心的些许宽慰。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窗外,"碧芦丛"与"沧洲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水边的隐逸之地。

"岸草闲自滋,庭叶纷以坠"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岸边的草木在雨露滋润下生长繁茂,庭院中的落叶随风飘落,显得宁静而富有诗意。最后,诗人选择移床至幽静的窗户边,享受檐头滴水带来的清凉,"檐溜聒清睡"则写出雨声如乐,伴他安然入眠。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后自然景色的宜人以及诗人由此产生的内心变化,透露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

作者介绍

强至
朝代:宋

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庆历六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熙宁九年卒,年五十五。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
猜你喜欢

十月十九日蒙恩授礼部右侍郎具疏辞以晚不及达明日陛谢又明日视事于南宫有作寄诸同年·其一

恩綍煌煌下紫宸,滥竽何幸及儒臣。

回瞻东阁星辰迥,遥接南宫雨露新。

自信官阶叨此地,敢忘家学继前人。

非才每庆遭逢久,犹是龙飞第一春。

(0)

冬至谒陵和吴原博韵五首·其五

路绕溪湍定几湾,坦夷才过即孱颜。

一时直欲乘风去,五夜应须戴月还。

寒玉乱鸣溪下水,晚屏斜对画中山。

一年两度歌行役,谁道閒官尽日閒。

(0)

送李应祯中舍赴南京车驾分得朝字

城东送别马萧萧,杨柳春风白玉桥。

离合不堪仍此地,阴晴何必问明朝。

江南宦业将家近,蓟北交情入梦遥。

万里碧云孤凤翥,翩然欲去夐难招。

(0)

得杨氏妹书问讯亡妻计发书时没已四日矣感之复成二律·其一

天地无情不可呼,乾坤此日倍愁吾。

衣分金剪秋初冷,灯尽银釭夜已徂。

千里谁怜予妹远,百年空恨汝亲孤。

那知故箧诗题在,犹说中林返哺乌。

(0)

九月朔卞庙谒祭因有豫作登高之约归次偶成·其一

一门忠孝古难全,节义如公史有编。

浮议不妨轻瓦石,流风自足重山川。

碑铭细刻三千字,茔兆新捐十万钱。

仰止遗容堪再拜,精英何许尚森然。

(0)

廷试执事和程克勤诗韵·其二

抡才有诏属儒林,浩荡恩光仰照临。

坐近殿门天不远,归迂辇道日将沉。

群公奏卷瞻宸翰,多士登名悦圣心。

明日衣冠同入贺,拟从仙仗候銮音。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