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风必摧,岸堆流必湍。
人生裨海内,出处甚独难。
尼父称大圣,车辙不得安。
落落抱正直,鼎鼎见疑患。
颜前苟无腼,身后亦不刊。
木秀风必摧,岸堆流必湍。
人生裨海内,出处甚独难。
尼父称大圣,车辙不得安。
落落抱正直,鼎鼎见疑患。
颜前苟无腼,身后亦不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朋所作的《述古(其三)》。诗中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生的处境,表达了对人生艰难与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首句“木秀风必摧,岸堆流必湍”形象地描绘了树木高大易受风吹折,河岸堆积泥沙水流必然湍急的自然现象,暗喻人在社会中地位显赫或才华出众时,往往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难。
接着,“人生裨海内,出处甚独难”进一步阐述了人在广阔世界中的生存状态,指出无论是选择出仕还是隐退,都充满了难以抉择的困境。
“尼父称大圣,车辙不得安”引用孔子的事例,说明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无法在社会中找到完全的安宁,暗示了圣贤也难以避免人生的波折和困扰。
“落落抱正直,鼎鼎见疑患”强调了坚守正直的人往往遭受怀疑和困扰,体现了诗人对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正面评价。
最后,“颜前苟无腼,身后亦不刊”表达了即使在生前受到误解和非议,但只要内心坚定,死后名声也会得到公正的评价,体现了对人格独立和历史公正性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引用,深刻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正直和坚持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