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市林依宅,丛生桂插天。
偶来大隐地,高咏小山篇。
萝暝云归洞,篁疏月到筵。
花间迷出处,须仗主人前。
近市林依宅,丛生桂插天。
偶来大隐地,高咏小山篇。
萝暝云归洞,篁疏月到筵。
花间迷出处,须仗主人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园林景象。诗人王廷陈以细腻的笔触,将魏子园亭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巧妙融合。首句“近市林依宅,丛生桂插天”描绘了园中树木繁茂,桂花盛开,虽靠近市井,却依然保持着一片清幽与高洁。接着,“偶来大隐地,高咏小山篇”表达了诗人偶然来到此地,仿佛找到了心中的隐逸之所,不禁吟诵起陶渊明的诗句,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萝暝云归洞,篁疏月到筵”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藤蔓在暮色中蜿蜒,云雾似乎也归于洞穴之中;竹林稀疏,月光洒落,为宴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最后,“花间迷出处,须仗主人前”则表达了在如此美景中迷失方向,只有通过主人的引领才能找到归途,暗含了对主人款待之周到与园中景致之迷人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魏子园亭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水乡寒气早,未暮掩柴扉。
篱落无人过,鸡豚各自归。
老妻熏鼠穴,稚子卧牛衣。
安得盈缸酒,深杯日日挥。
杭州阿速病可伤,况复四体多金创。
口粮开除但乞丐,终日哀鸣行路傍。
自言家在云中住,兄弟既死惟爹娘。
往年江南妖贼反,圣旨差我随平章。
同行二千五百辈,辈辈选用皆精强。
孰知江南风土异,不比中原尽平地。
中原地平好驰逐,一人腾骧万人废。
江南地卑山林密,泥深马滑无由立。
角弓着雨软如绵,咫尺相看不能射。
九月十月岁云莫,贼兵突入观音渡。
平章脱身向东去,太半尽死无人顾。
我幸不死病已危,丞相被逐无依归。
异乡此日谁相慰,只似天边孤雁飞。
食肉贱糠核,饥人安敢辞。
狐貉轻短褐,寒士为固奇。
自予遭世故,举室尽流离。
东临沧海岸,北度三江湄。
蛟螭时作横,鲸鼍屡见欺。
展转及衰暮,始见此门楣。
徒壁类司马,上漏似原思。
既无陈平席,岂有董生幔覆篑或成墙,编苇聊当篱。
迢迢白沙冈,当户势逶迤。
遥遥秋浦波,临轩散涟漪。
翻蜚野鸟群,参差灌木枝。
赋此平生意,庶为百世规。
湫隘诚可哂,欣幸方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