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中书舍人王孟端·其二》
《挽中书舍人王孟端·其二》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平生气槩薄虹霓,之死超然更不疑。

流水浮云无尽意,新图妙墨系深思。

尚怀退食归青?,犹忆挥毫对凤池。

惆怅东风回旅榇,淡烟芳草遍天涯。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中书舍人王孟端(其二)》由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前气节与性格的描绘,以及对其身后哀悼之情的抒发,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首句“平生气槩薄虹霓”以夸张的手法赞美王孟端一生的气节如同虹霓般高洁,暗示其人格的高尚与不凡。接着“之死超然更不疑”则表达了对王孟端逝世后超然物外的态度,相信其灵魂已得到解脱,不再有世俗的困扰。

“流水浮云无尽意,新图妙墨系深思”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比喻,流水与浮云象征着逝去的时间与变化,而“新图妙墨”则代表了王孟端的艺术成就与深远思考,暗示其作品将永远流传,成为后人深思的对象。

“尚怀退食归青?,犹忆挥毫对凤池”进一步描述了王孟端在官场与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即使在去世后,人们仍怀念他退居时的宁静生活与在官场挥毫泼墨的风采。

最后,“惆怅东风回旅榇,淡烟芳草遍天涯”表达了对王孟端去世的哀痛之情,东风回转却带回了逝者的灵柩,淡烟与芳草则象征着哀伤与怀念之情弥漫于天地之间,无论天涯何处,这份情感都将永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颂扬了王孟端的高尚品格与艺术成就,也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生死、人性与艺术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习池醉归图

襄汉方屯十万兵,习池日往不曾醒。

纷纷误晋皆渠辈,何独王家一宁馨。

(0)

八渡崖

奔湍百折似蟠虬,响入山根汇复流。

咫尺苍崖溪八渡,等閒藜杖我频游。

层崖障日樵声晚,寒谷呼风树影秋。

安得剩栽溪上竹,一庵领尽两山幽。

(0)

北湖清明

碧水随时酒,春风著处花。

欢娱万国本,富贵五侯家。

金动楼头管,香回日莫车。

老夫唯欲睡,儿女莫相誇。

(0)

送李天英下第

不须寂寞恨东归,洗眼三年看一飞。

试捲波澜入毫颖,莫教欧九识刘几。

(0)

清明前十日作

雨馀天气动朝寒,寒食都来数日间。

羯鼓催开小桃李,画屏围出好溪山。

尘埃老我真堪笑,风物撩人欲破悭。

梅雪巳残春过半,一尊无处与公閒。

(0)

阅见一十首·其八

轻莲素质澹萧萧,叶密溪深未可招。

雨暗兰舟人去后,却容白鹭逞风标。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