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已八年,故人今有谁?
当时交游内,未数蔡克儿。
岂无知我者,好爵半已縻。
争为东阁吏,不顾北山移。
公子表独立,与世颇异驰。
不辞千里远,成此一段奇。
蛾眉亦可怜,无奈思饼师。
无人伴客寝,惟有支床龟。
君归与何人,文字相娱嬉。
持此调张子,一笑当脱颐。
去国已八年,故人今有谁?
当时交游内,未数蔡克儿。
岂无知我者,好爵半已縻。
争为东阁吏,不顾北山移。
公子表独立,与世颇异驰。
不辞千里远,成此一段奇。
蛾眉亦可怜,无奈思饼师。
无人伴客寝,惟有支床龟。
君归与何人,文字相娱嬉。
持此调张子,一笑当脱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王巩留别》。通过这短暂而富有情感的对话,我们可以窥见作者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王巩的不舍。
"去国已八年,故人今有谁?当时交游内,未数蔡克儿。"
开篇即抒发了诗人对远离家乡多年的感慨,以及对于旧日好友的怀念之情。"去国"指的是离开家乡,"八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长久。"故人今有谁"则是询问现在还有哪些知己仍然记得他,这种疑问中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岂无知我者,好爵半已縻。"
这里,作者自信有人能理解自己,但这种理解如同半酒的美味,即将散去。在古代,酒是社交场合中的重要元素,而“半已縻”则暗示着这份情谊随时可能消逝。
"争为东阁吏,不顾北山移。"
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意为了功名利禄而去做官员,宁可选择留在北山的自由生活。这反映出了苏轼的高洁品格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公子表独立,与世颇异驰。"
这里提到“公子”——可能是指王巩本人,或者是一种尊称——他独立不群,行为与常人不同。这句话强调了诗中所描述的人物个性鲜明,不随波逐流。
"不辞千里远,成此一段奇。"
即便是离别之情,即使相隔千里,也值得为这段情谊留下美好的回忆。“成此一段奇”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友情的珍视,以及这次分别将成为一段传奇。
"蛾眉亦可怜,无奈思饼师。"
“蛾眉”是古代对女子的一种称呼,"可怜"则表达了对女性形象的同情和理解。而“无奈思饼师”,则是说无法摆脱对某位老师(或是长者)的思念。这两句话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情感,也许还包含了一丝自嘲,毕竟在离别中,连女性形象也显得无奈和孤独。
"无人伴客寝,惟有支床龟。"
这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途景象,没有人陪伴,只有床头的龟形装饰。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孤寂状态的映射。
"君归与何人,文字相娱嬉。"
这里,诗人问王巩归去时会与谁同行,又或者是在询问他是否能在文字中找到慰藉。这句话既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也体现了文学创作对于缓解离别之痛的作用。
"持此调张子,一笑当脱颐。"
最后,诗人提到将这首诗交给某位“张子”,希望能获得一笑,从而摆脱愁绪。“脱颐”有解开心结、放松心情之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通过文学创作来寻求心理慰藉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展示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