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访虞山》
《初访虞山》全文
清 / 吴妍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过江云气仍宗鲁,截郭山峦犹姓虞。

风教至今分阙里,草莱从此辟勾吴。

坡摇夏木青连市,雨洗平畴绿满湖。

七派分明琴水在,弦歌得似武城无。

(0)
鉴赏

这首诗《初访虞山》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吴妍因所作。诗中描绘了初访虞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联“过江云气仍宗鲁,截郭山峦犹姓虞”以“过江云气”和“截郭山峦”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融合,展现了虞山的地理特征和文化传承。宗鲁、姓虞,分别指鲁国和虞国,这里借以表达虞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颔联“风教至今分阙里,草莱从此辟勾吴”进一步深化了虞山的文化内涵。阙里指的是孔子的故乡曲阜,这里通过“风教”二字,暗示了虞山地区自古以来便有着良好的教育风尚,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这里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同时,“草莱辟勾吴”则说明了虞山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吴国的领地,这里的“草莱”比喻荒凉之地,通过“辟”字,表达了虞山地区从荒芜到繁荣的过程,体现了其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

颈联“坡摇夏木青连市,雨洗平畴绿满湖”描绘了虞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夏木青葱,与城市相连,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共存的画面。雨后的田野一片翠绿,湖面如镜,清新宜人,充满了宁静与美好。

尾联“七派分明琴水在,弦歌得似武城无”以“七派”象征着多元文化的汇聚,琴水代表了音乐与艺术的融合,暗示了虞山地区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而“弦歌”则引申为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与“武城无”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虞山地区文化传承的赞美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虞山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和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吴妍因
朝代:清

江阴贯庄人,光绪十一年生,著名教育家。自幼刻苦勤学,在江阴、苏州等地任小学教员期间,结合教学实践,编纂白话文小学教科书。后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等职。爱好诗词,著有《凤吹诗集》。郭沫若、俞平伯、马叙伦为书题辞。
猜你喜欢

西园泛舟至圣化寺·其一

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閒寻趁晓凉。

两岸绿杨蝉嘒嘒,轻舟满领稻风香。

(0)

春可乐

春可乐兮,乐时雨之既沾。

柳舒眉而洗涴,花含笑以增妍。

山冉冉其生翠,溪淡淡兮拖烟。

绿针黄泥陇,乌犍白水田。若有人兮,重民天。

朝芳未赏,夕秀宁搴。

知今春之可乐,岂去岁而忘旃。

春可乐兮,荷大造之陶甄。万物皆乐,吾胡不然。

日复一日,年兮百年。

(0)

脩竹自成林,森然围户庭。

玉色润琅玕,清籁戛竽笙。

当春布始和,万卉欣向荣。

柔红枝头绽,嫩绿坡间萌。

植生无妍媸,纷纷竞形形。

惟竹于此时,葆光而韬英。

窣窣叶欲乾,瑟瑟枝逊青。

艳输桃李华,态谢棠梨轻。

绿丛染淡黄,似失凌霜勍。

卓彼岁寒姿,凋萎岂其情。

况借青阳力,发生讵不能。

徘徊倚玉竿,妙理入吟评。

譬之君子德,不与众相争。

(0)

仿云汉诗体敬制雩祭乐章以申诚恳·其八

我礼既毕,我诚已将。风马电车,旋驾九阊。

山川出云,为霖泽滂。雨公及私,兴锄利氓。

亿万斯年,农夫之庆。

(0)

雾行

雾行那识山程远,鸟道羊肠望转纡。

却似阮刘迷洞口,不知咫尺是方壶。

(0)

题余省仿林椿四季梅·其三青梅画眉

閒却平阳笔,幽林借一枝。

髣髴金衣鸟,含桃欲咽时。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