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竹自成林,森然围户庭。
玉色润琅玕,清籁戛竽笙。
当春布始和,万卉欣向荣。
柔红枝头绽,嫩绿坡间萌。
植生无妍媸,纷纷竞形形。
惟竹于此时,葆光而韬英。
窣窣叶欲乾,瑟瑟枝逊青。
艳输桃李华,态谢棠梨轻。
绿丛染淡黄,似失凌霜勍。
卓彼岁寒姿,凋萎岂其情。
况借青阳力,发生讵不能。
徘徊倚玉竿,妙理入吟评。
譬之君子德,不与众相争。
脩竹自成林,森然围户庭。
玉色润琅玕,清籁戛竽笙。
当春布始和,万卉欣向荣。
柔红枝头绽,嫩绿坡间萌。
植生无妍媸,纷纷竞形形。
惟竹于此时,葆光而韬英。
窣窣叶欲乾,瑟瑟枝逊青。
艳输桃李华,态谢棠梨轻。
绿丛染淡黄,似失凌霜勍。
卓彼岁寒姿,凋萎岂其情。
况借青阳力,发生讵不能。
徘徊倚玉竿,妙理入吟评。
譬之君子德,不与众相争。
此诗描绘了竹子在春天的生长景象,以竹喻人,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品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植物对比,如桃李的艳丽与竹的素雅,春日的生机与竹的静默,以及竹子在春阳下的生长与变化,都生动地体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
开头“脩竹自成林,森然围户庭”,描绘了竹林围绕庭院的景象,竹子的茂盛与整齐给人以宁静而庄重的感觉。接着“玉色润琅玕,清籁戛竽笙”两句,将竹子比作玉石般润泽,其声音如同竽笙般清脆悦耳,进一步突出了竹子的美丽与和谐。
“当春布始和,万卉欣向荣”则点明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景象。而“柔红枝头绽,嫩绿坡间萌”则具体描绘了春天里花朵绽放、新芽萌发的生机勃勃之景。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竹子与其他植物进行对比,强调了竹子在春日中的独特地位。
“植生无妍媸,纷纷竞形形”一句,表达了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无分美丑的观点。而“惟竹于此时,葆光而韬英”则点出竹子在春日中的静默与内敛,它不争艳丽,却保持着自己的光芒与内涵。
接下来,“窣窣叶欲乾,瑟瑟枝逊青”描绘了竹叶在春日逐渐干燥、枝条保持青绿的状态,这种对比进一步凸显了竹子的坚韧与持久。而“艳输桃李华,态谢棠梨轻”则通过与桃李、棠梨的对比,强调了竹子在形态上的朴素与低调。
“绿丛染淡黄,似失凌霜勍”则描绘了竹子在春日中颜色的变化,从绿色中带出淡淡的黄色,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坚强与抗寒能力。然而,“卓彼岁寒姿,凋萎岂其情”一句,诗人通过反问强调了竹子即使在严冬也能保持其坚毅的姿态,不会因凋萎而改变其本性。
最后,“况借青阳力,发生讵不能”表达了竹子在春阳的助力下,生长与发展的可能性,强调了外在条件对内在生命力的影响。而“徘徊倚玉竿,妙理入吟评”则以诗人的视角,表达了对竹子生长过程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其内在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竹子在春日生长的美丽景象,更寓意了竹子坚韧、高洁、不争的君子之德,以及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桃叶桃根逐水流,冷烟凉月几番秋。
篱边强作春风面,满地黄金不替愁。
朱轮千骑出行秋,览胜须登海涌丘。
水与天光远相接,云遮山色半如羞。
先贤祠下修时敬,古剑池边记昔游。
醉墨淋浪足酬唱,归来鼓角动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