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正是、春初时节。院落沈沈,房栊寒怯。
苦恨而今,东皇车骑尚迟发。
春回已久,怎不使、春光泄。
春直恁无情,又何必、望来如渴。
呜咽,听寒鸦点点,似恨夜来微雪。
冬衣敝矣,曾未识、几时修缀。
最怕是、已到花期,但对酒、无花堪折。
待欲问春时,春不见人休说。
又正是、春初时节。院落沈沈,房栊寒怯。
苦恨而今,东皇车骑尚迟发。
春回已久,怎不使、春光泄。
春直恁无情,又何必、望来如渴。
呜咽,听寒鸦点点,似恨夜来微雪。
冬衣敝矣,曾未识、几时修缀。
最怕是、已到花期,但对酒、无花堪折。
待欲问春时,春不见人休说。
这首《长亭怨慢·春寒》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王易所作,描绘了春天初临时分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寒料峭、生机未显的场景,以及诗人对春光迟迟不至的期待与失望。
"又正是、春初时节",开篇点明时令,却透露出一丝春寒的意味。"院落沈沈,房栊寒怯",运用叠词和拟人手法,写出庭院深沉寂静,门窗间透出一股寒意。"苦恨而今,东皇车骑尚迟发",以东皇(春神)喻指春天,表达对春日迟迟不来的不满。
"春回已久,怎不使、春光泄",诗人质问春光为何未能充分展现。"春直恁无情,又何必、望来如渴",进一步表达了对春的期盼与失落。"呜咽,听寒鸦点点,似恨夜来微雪",借寒鸦的叫声和微雪,渲染出春寒的凄凉气氛。
"冬衣敝矣,曾未识、几时修缀",暗示时光匆匆,冬去春来,衣物需要修补,也暗寓人生易老。"最怕是、已到花期,但对酒、无花堪折",诗人担忧美好的春花未开放就已凋零,只能独自饮酒,无处寄托赏春之兴。
"待欲问春时,春不见人休说",最后以无奈的自语收尾,流露出诗人深深的孤寂与对春的深深眷恋。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作者对春寒时节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