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边风袅袅,竹里影微微。
薄暮西山曲,萧条凉雨归。
伏槛看秋色,四睇乱清辉。
哀猿连谷响,迷鸟隔云飞。
朝市名仍系,林壑兴难违。
眷言反初服,蘅杜尚芳菲。
池边风袅袅,竹里影微微。
薄暮西山曲,萧条凉雨归。
伏槛看秋色,四睇乱清辉。
哀猿连谷响,迷鸟隔云飞。
朝市名仍系,林壑兴难违。
眷言反初服,蘅杜尚芳菲。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闲暇时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悟。首句“池边风袅袅,竹里影微微”,以轻柔的风和竹影的细微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氛围。接着,“薄暮西山曲,萧条凉雨归”两句,通过傍晚时分西山的曲线与凉雨的归去,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凉爽。
“伏槛看秋色,四睇乱清辉”则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四周秋色,感受到的满眼清辉,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接下来,“哀猿连谷响,迷鸟隔云飞”两句,通过哀猿的连声啼叫和迷鸟在云层中的飞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哀愁或迷茫。
“朝市名仍系,林壑兴难违”表达了诗人对都市名利的牵绊与对自然山水之乐的向往之间的矛盾心理。“眷言反初服,蘅杜尚芳菲”则是诗人最终决定回归自然,寻找心灵慰藉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他对自由与纯净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末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富老还家自蜀川,蜀民能说府公贤。
朝廷吏重二千石,乡里人稀七十年。
花雨小车东郭去,竹凉高枕北窗眠。
请看五福陈洪范,造物于公赋予全。
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饲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愿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天命谅靡易,富贵安足陈。
自昔慕豪胜,重义还轻身。
整辔逾巩洛,驱车入咸秦。
立观青云上,驰步要路津。
射策报明主,投书干大臣。
身为五侯客,家与七贵邻。
杯酒纵经过,冠盖罗逡巡。
顾盼生光彩,吹嘘借阳春。
各矜意气好,自比骨肉亲。
时事多变异,交道亦湮沦。
要盟等金石,弃掷同灰尘。
赤心不足恃,白头更如新。
归来嗜藜藿,偃仰随松筠。
始知葵槿甘,不若兰桂辛。
愿从白屋士,请谢玉堂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