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清无滓,虚凉月满亭。
萤飞时度竹,鱼跃乍翻萍。
冉冉云归尽,霏霏露欲零。
剧谈浑得趣,相对两忘形。
夜色清无滓,虚凉月满亭。
萤飞时度竹,鱼跃乍翻萍。
冉冉云归尽,霏霏露欲零。
剧谈浑得趣,相对两忘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水边的静谧图景。开篇“夜色清无滓,虚凉月满亭”两句,设定了一个明净而又清凉的夜晚,月光洒满庭院,没有一丝尘埃,只有那清冷的月色伴随着夜的宁静。
接下来的“萤飞时度竹,鱼跃乍翻萍”两句,则描绘了萤火虫在竹丛中穿行,而水中的鱼儿偶尔跳跃,搅动了水面的平静。这里通过萤火虫的轻盈和鱼儿的活泼,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冉冉云归尽,霏霏露欲零”两句,转换了景象,云朵渐渐散去,而露珠却即将滴落,这是对夜晚天气变化的一种细腻描绘,也暗示了一种自然界的循环与更新。
最后,“剧谈浑得趣,相对两忘形”则转向了人事。诗人在这样宁静美好的夜晚,与友人进行深入的交谈,完全沉浸于谈论之中,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形体和外界的一切,这种忘我之境正是诗人追求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颠毛垂雪堕清贫,卧久风林梦转身。
一境妙明还就父,六门虚应却来人。
凉秋月兔流魂莹,湛水云龙蜕骨陈。
家法儿孙须力振,此行未可腐宾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