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
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
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这首元代黄溍的《初至宁海二首(其一)》描绘了宁海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首句"地至东南尽"展现了宁海位置偏远,接近东南沿海的尽头,暗示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城孤邑屡迁"则表达了城市历经变迁,历史沧桑。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山路比作云雾缭绕,显示出山势险峻;而将石头堆积成田,形象地描绘了当地劳动人民在海边艰难开垦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进一步描绘了宁海的景色,"蜃炭"可能指的是海市蜃楼,增添了神秘色彩;"村村白"可能形容村落整洁,"棕林树树圆"则描绘了热带风情,棕榈树排列整齐,富有画面感。
最后两句"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借用了桃花源的典故,赞美宁海如世外桃源般美丽,引发读者对超凡脱俗之地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疑问。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宁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寓含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想西湖、段桥疏树。梅花多是风雨。
如今见说闲云散,烟水少逢鸥鹭。归未许。
又款竹谁家,远思愁□庾。重游倦旅。
纵认得乡山,长江滚滚,隔浦正延伫。垂杨渡。
握手荒城旧侣。不知来自何处。
春窗剪韭青灯夜,疑与梦中相语。阑屡拊。
甚转眼流光,短发真堪数。从教醉舞。
试借地看花,挥毫赋雪,孤艇且休去。
昨者见君才顷刻,满马尘埃面黧黑。
自言别家春欲阑,归意如飞留不得。
玉鞭挥折手成胝,一日到家驰四驿。
今朝得书一何喜,酌酒烹鸡税征轭。
自言山城无与乐,坐看飞花良可惜。
手携妇子口吟诗,文字挥毫便千百。
醉歌昌谷和我吟,锦囊旧句无颜色。
怜君潦倒谁复省,场屋十年名烜赫。
嗟我春来亦何事,饱食高眠度朝夕。
帘前相对但有山,坐上清谈更无客。
逼眼花光罗绮眩,照人酒色琼瑶白。
风光似此宁可忍,酩酊高歌卧花侧。
平生结友事遨游,未省流年守山僻。
强欢独饮岂所乐,舍此无谋慰愁寂。
思君一笑何可得,王事有程身有役。
堂南柳条争著叶,繁李夭桃落如积。
请看春物能有畿,坐见清和变炎赫。
须期载酒对东风,及此残花尚堪摘。
《寄陈器之》【宋·张耒】昨者见君才顷刻,满马尘埃面黧黑。自言别家春欲阑,归意如飞留不得。玉鞭挥折手成胝,一日到家驰四驿。今朝得书一何喜,酌酒烹鸡税征轭。自言山城无与乐,坐看飞花良可惜。手携妇子口吟诗,文字挥毫便千百。醉歌昌谷和我吟,锦囊旧句无颜色。怜君潦倒谁复省,场屋十年名烜赫。嗟我春来亦何事,饱食高眠度朝夕。帘前相对但有山,坐上清谈更无客。逼眼花光罗绮眩,照人酒色琼瑶白。风光似此宁可忍,酩酊高歌卧花侧。平生结友事遨游,未省流年守山僻。强欢独饮岂所乐,舍此无谋慰愁寂。思君一笑何可得,王事有程身有役。堂南柳条争著叶,繁李夭桃落如积。请看春物能有畿,坐见清和变炎赫。须期载酒对东风,及此残花尚堪摘。
https://shici.929r.com/shici/BDiD3.html
蓬蒿眼已熟,收拾到阿丽。
徒分色黄白,未害格妾婢。
争妍知不足,出刺以自卫。
上有寒梅枝,春霜一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