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昭堂庙,堂庙盘谷。维屿维茗,山水之蓄。
其蓄维何,维茗维水。维有蘋蘩,以荐嘉祉。
厥荐曷加,有田黍稷。维兹馨香,以昭明德。
于昭堂庙,堂庙盘谷。维屿维茗,山水之蓄。
其蓄维何,维茗维水。维有蘋蘩,以荐嘉祉。
厥荐曷加,有田黍稷。维兹馨香,以昭明德。
这首诗描绘了对祖庙的崇敬之情,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如山、水、茶、草木等,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将自然之美与祭祀活动相融合,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于昭堂庙,堂庙盘谷”,开篇即点出庙宇所在之地,位于幽静的山谷之中,昭示着神圣与宁静的氛围。接着,“维屿维茗,山水之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庙宇周围环境的美丽,岛屿、茶树与山水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与和谐。
“其蓄维何,维茗维水”则转而强调了自然之物在祭祀中的重要性,茶叶和水作为自然的馈赠,被用来献祭,象征着对自然的感恩与尊重。“维有蘋蘩,以荐嘉祉”中,“蘋蘩”指的是祭祀时常用的植物,通过这些自然之物的奉献,祈求福祉与繁荣。
“厥荐曷加,有田黍稷”则将自然界的元素与农业文明联系起来,通过田地与粮食的献祭,表达了对丰收与富足的渴望。最后,“维兹馨香,以昭明德”一句,以香气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精神追求,通过祭祀活动,彰显了对道德与美德的崇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道德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和谐共生理念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嗟余遘阳九,弱冠辞枌榆。
四方唯伯氏,生死相呴需。
三霜同客闽,二稔并留吴。
提携患难间,终始情不渝。
百年指鸿雁,避缴誓相俱。
葳蕤荆树枝,何意分中途!
人事与心违,行将归海隅。
当著莱子服,去乘尼父桴。
此行隔河山,邈其秦与胡。
离亭一杯酒,执袂惨不娱。
去去勿相念,南冠命也夫?
九州尚烟尘,念子老江湖。
临歧何以赠,鱼肠金仆姑。
东山若再起,持此佐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