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光阴一笑堪,我今得七尚馀三。
自惭于世都无补,生死书丛作蠹蟫。
百岁光阴一笑堪,我今得七尚馀三。
自惭于世都无补,生死书丛作蠹蟫。
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叹老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自身价值的反思。首句“百岁光阴一笑堪”描绘了人生的短暂,百年光阴转瞬即逝,仿佛一笑之间就已过去。接着,“我今得七尚馀三”表明诗人已经年过半百,意识到自己在有限的岁月里所剩无多。第三句“自惭于世都无补”,诗人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在世间做出更多贡献的自责,感到惭愧。最后一句“生死书丛作蠹蟫”,以“蠹蟫”——书籍中的蛀虫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即使面对死亡,也愿意将剩余的生命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成为默默无闻的蛀蚀者。
整首诗通过感慨时光荏苒和个人价值的渺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执手难为别,愁看去棹孤。
船官得閒散,春晚过皇都。
书附海人便,花添住屋图。
有时吟句稳,还忆老兄无。
斗牛之墟有伏龙,宝气夜起天为虹。
雷公往矣不再逢,潭底高卧吟秋风。
忽羞珠宫薄且阙,返形化作红炉雪。
背负七星雷吐舌,五色石堕天惊裂。
何人携此过武亭,真仙东游弭节听。
知音千载空翠屏,猿啼鬼哭烟冥冥。
华表云深鹤一只,渺渺孤吟空八极。
左呼庐阜老仙客,右呼西风古禅伯。
江上暮云寒萧萧,梅花未动飘叶凋。
红尾凤凰飞翠霄,好去瑶台吹玉箫。
后稷播百谷,粒兹阻饥人。
新苗化为旧,旧种还为新。
万代一粒传,何尝失其真。
君看田中秋,穗穗上古春。
太极生天地,同是有吾身。
吾身千世前,亲见羲与神。
不失赤子心,是即无怀民。
云胡逐颓运,浇浮散其贞。
良苗不自殖,甘与荑稗伦。
勉哉耕我田,岁晚收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