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饮次韵毕推官》
《夜饮次韵毕推官》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簿书丛里过春风,酒圣时时且复中。

红烛照庭嘶騕袅,黄鸡催晓唱玲珑。

老来渐减金钗兴,醉后空惊玉箸工。

月未上时应早散,免教壑谷问吾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ǐnyùntuīguān
sòng / shì

簿shūcóngguòchūnfēngjiǔshèngshíshíqiězhōng

hóngzhúzhàotíngyǎoniǎohuángcuīxiǎochànglínglóng

lǎoláijiànjiǎnjīnchāixīngzuìhòukōngjīngjīngōng

shànzhuàn

yuèwèishàngshíyìngzǎosànmiǎnjiàowèngōng

注释
簿书:文书、账册。
丛里:密集的地方。
春风:春天的风。
酒圣:指善于饮酒的人。
且复中:又再次沉醉。
騕袅:形容马车行走的声音。
玲珑:形容声音清脆。
金钗:古代妇女首饰。
玉箸:玉制筷子,这里比喻眼泪。
月未上时:月亮还未升起。
壑谷:深谷。
吾公:我。
翻译
在文书堆中度过春风拂面的日子,酒中的圣人时常沉醉其中。
红烛照亮庭院,马车声声作响,黄鸡报晓,声音清脆悦耳。
年岁渐长,对佩戴金钗的兴趣减退,醉后只觉泪如玉箸,心生凄凉。
月亮还未升起时就该早早散去,以免山谷间的幽灵询问我这老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属于中晚唐以来流行的一种宴饮赋诗风格。诗人在月色朦胧之际,与友人畅饮至深夜,借酒会友情,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生活态度。

"簿书丛里过春风,酒圣时时且复中。"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的读书环境,诗人在书籍丛中品味着春天的微风,同时也在享受着美酒。这里的“酒圣”通常指的是懂得品酒乐趣的人,这里可能是对友人的称赞。

"红烛照庭嘶騕袅,黄鸡催晓唱玲珑。" 这两句则描绘了宴饮现场的氛围和气氛。红色的蜡烛映照在庭院中,使得夜晚显得更加温馨与安宁;而“黄鸡”指的是报晓的公鸡,它催促着夜未深时便该告别。这里的"嘶騕袅"和"唱玲珑"都是形容声音和乐曲之美好,体现了诗人对音乐和夜晚宴饮氛围的享受与赞赏。

"老来渐减金钗兴,醉后空惊玉箸工。" 这两句流露出了一种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感。随着年龄增长,对于曾经引以为豪的“金钗”之类奢侈品已经不再有过多的兴趣;而在醉酒之后,反而对简单朴素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欣赏。

"月未上时应早散,免教壑谷问吾公。"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宴饮结束时的感慨和劝告。在月亮还未升起之前就该结束夜宵,以免让旁人议论。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交活动有着自己的节制与分寸。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饮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对待人生的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蜘蛛谕

春蚕吐出丝,济世功不绝。

蜘蛛吐出丝,飞虫成聚血。

蚕丝何专利,尔丝何专孽。

映日张网罗,遮天亦何别。

傥居要地门,害物可堪说。

网成虽福己,网败还祸尔。

小人与君子,利害一如此。

(0)

自江西归九华

他乡终日忆吾乡,及到吾乡值乱荒。

云外好山看不见,马头歧路去何忙。

无衣织女桑犹小,阙食农夫麦未黄。

许大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

(0)

暂如临邑至㟙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野亭逼湖水,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

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

(0)

章梓州水亭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

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

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

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0)

送裴五赴东川

故人亦流落,高义动乾坤。

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门。

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

凛凛悲秋意,非君谁与论。

(0)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

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文章差底病,回首兴滔滔。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