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准提庵用退之韵》
《过准提庵用退之韵》全文
清 / 李敬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桧柏秋阴石路微,荒园草长残蝶飞。

老僧学佛兼学圃,豆花雨渍豆叶肥。

我来踏穿狮子窟,绳床尘满坐者稀。

所须月米才半钵,黄菜扑面劬朝饥。

去年屋破雪堆席,今日墙欹风打扉。

睡汉世法且不贯,纵施广舌何霏霏。

龛前大士漫千劫,门外枯松径十围。

随便趺坐即起去,休留棘刺横牵衣。

快哉白云如奔马,兀突那复为人鞿。

(0)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敬的《过准提庵用退之韵》描绘了一幅秋日荒园的画面。首句“桧柏秋阴石路微”以阴郁的桧柏和微弱的石路,渲染出一种寂静而荒凉的气氛。接着,“荒园草长残蝶飞”进一步描绘了园中草木茂盛,只有几只残蝶在其中飘飞,显得孤独而寂寥。

诗人笔下的老僧形象独特,他修行佛法的同时也种菜自给,生活简朴。“豆花雨渍豆叶肥”写出了僧人生活的平凡与自然,豆叶因雨水滋润而丰盈。进入庵堂,“我来踏穿狮子窟”,表明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常来,但“绳床尘满坐者稀”则暗示庵堂少有人迹,僧人不多。

诗中提到的“月米半钵”和“黄菜扑面”反映了僧人的清贫生活,即使在早晨也感到饥饿。“去年屋破雪堆席,今日墙欹风打扉”两句,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展现出庵堂的破败,生活的艰难。

最后,诗人感慨“睡汉世法且不贯,纵施广舌何霏霏”,批评那些不深入佛法的人,即使能言善辩,也无法真正领悟佛法的精髓。庵堂内外的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状态,都体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结尾两句“快哉白云如奔马,兀突那复为人鞿”以白云自由自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束缚心灵的世俗规则的挣脱。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李敬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将耕东方感念维斗卧子怆然有作

荷锄东海复何言,回首亲交总泪痕。

曩岁英华联研席,两君名姓各飞翻。

何人为乞王琳首,自古难招屈子魂。

独立苍茫无限恨,岫云归尽掩柴门。

(0)

噶玛兰署佛桑花

艳说佛桑树,厅前印绿莎。

果参般若蜜,花似曼陀罗。

下界昙云幻,西天镶色多。

朝朝烘日出,映我醉颜酡。

(0)

书愤

鼠端持两技终穷,兔窟营三计枉工。

黄屋何劳效椎髻,乌江早拟渡重瞳。

蜃楼人物形才具,蚁国衣冠梦已空。

如此颓波谁为挽,焚香泣血叩苍穹。

(0)

留题诸罗十一番社

虎溪中路渡盈盈,螺黛东西隔岸横。

他里郁葱来紫雾,共沾雨露享升平。

(0)

留别陈蛰公先生

数从羁馆接清扬,招饮时过绿野堂。

庑下相庄梁妇案,橐中深愧陆生装。

家贫计岂佣书拙,时乱身偏作客强。

凄绝当年王谢燕,春归犹自恋雕梁。

(0)

喜施梅樵见过

春风满庭除,故人深夜至。

明月落空阶,霜痕白在地。

剪烛话骚诗,殷勤不能寐。

君今居近村,远与红尘避。

松风与鸟声,日以悦心志。

因之翰墨间,飘飘具高致。

五色纷满前,古音粲然备。

平生三数子,惟君得高寄。

褰涉鹿溪水,去来溪水清。

蓬门隔墟市,回车望高城。

青山二三里,流泉四五声。

相约载酒游,晚鸠啼春晴。

年来晤诗人,林君与君耳。

或多骛尘踪,巴歌沦下里。

扶轮彼何人,风雅自兹靡。

君昔少年时,鞶雕亦所喜。

中年忽有悟,清声追正始。

结庐山墅中,烟霞朝暮起。

日出众峰青,日落海波紫。

登眺极东西,云涛收笔底。

一别一相逢,惊余刮目视。

遵步得方涂,访君桃源里。

源水多蒹葭,水居多兰芷。

临风寂不发,相期道如砥。

韬晦丧乱馀,冥心谢时世。

高踪寡所谐,获君为深契。

所居山林间,阴晴互亏蔽。

葛天无怀民,柴桑尚苗裔。

穷巷馀落晖,衡门昼常闭。

君时一叩关,高谈发沉滞。

栗里有年华,晋秦非所计。

二豪一蜾虫,不堪供唾涕。

昨夕君来过,冥鸿忽即逝。

积冻在檐除,望风舒遐睇。

溪山两三重,衣裳愿再曳。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