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敢吞吴皆范子,后来庙食太湖滨。
邦人岂是忘仇怨,要勉吴臣似越臣。
越敢吞吴皆范子,后来庙食太湖滨。
邦人岂是忘仇怨,要勉吴臣似越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茵所作,名为《吴江三高祠·范蠡》。在这短小的四句中,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与忘恩的深刻思考。
"越敢吞吴皆范子"一句,提及了春秋时期越国吞并吴国的事迹,并将其归功于范蠡等人。这里的“皆”字用得恰到好处,强调了范蠡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后来庙食太湖滨"则描绘了一种景象,表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虽已远去,但他们的英灵依旧受到后人的祭祀。太湖之滨,既是自然风光的美丽,也承载着无数英雄的故事。
第三句“邦人岂是忘仇怨”表现了诗人对于民族记忆和忠诚观念的强调。这里的“岂是”表达了一种反问,意在肯定人民不会轻易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和他们所承受的恩怨。
最后一句“要勉吴臣似越臣”,则是在呼吁现实中的忠诚之士,要像古代的越臣一样,为国家尽忠。这里的“勉”字,含有激励、劝诫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后人的期望和寄托。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叶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透露出其对于忠诚与国家记忆的思考。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回顾,诗人在强调历史的价值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指下生寒影,针端即化工。
冰痕将雪点,不受烛光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