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
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
久旱复遭雨,纷披乱泥沙。
不折亦安用,折去还可嗟。
弃掷亮未能,送与谪仙家。
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
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
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
久旱复遭雨,纷披乱泥沙。
不折亦安用,折去还可嗟。
弃掷亮未能,送与谪仙家。
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不悦的今日,情不自禁地折取园中的花朵,似乎是想通过这种行为来释放内心的情绪。园中主要是芍药,这些被折去的花朵原本就已经有些残破,不复往日的繁华。
接下来的“久旱复遭雨,纷披乱泥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天气的突变和自然界的混乱。长时间的干旱之后,又遇到了倾盆大雨,使得原本干涸的花草、尘土都被打湿,变得杂乱无章。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折断这些花朵的无奈:“不折亦安用,折去还可嗟。”如果不将它们采摘,它们也难逃凋零的命运;即便是折去了,也只能发出叹息。
最后两句“弃掷亮未能,送与谪仙家。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则显示了诗人一种超脱的心态。他没有将这些花朵随意抛撒,而是选择将它们送给远方的朋友——谪仙(李白的别称),以此来维系友情和传递美好的情感。最后,他还特意为自己留下了一枝春色,插在头发之中,这不仅是一种对生命活力的珍视,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折花这一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生命脆弱以及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恶木生高冈,枝疏上指天。
雨露非有私,蟠踞几何年。
荛子寝其下,山鸟栖其巅。
匠石过不睨,生理得自全。
皮为野火烧,根为蝼蚁穿。
空中不足恃,一朝踣而颠。
上有千岁藤,相依久缠绵。
树犹不自保,尔藤何足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