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沧江上,芙容未肯开。
小船乘水去,孤篴趁风来。
作势当秋急,移声入夜哀。
相看多寂莫,搔首重裴回。
落日沧江上,芙容未肯开。
小船乘水去,孤篴趁风来。
作势当秋急,移声入夜哀。
相看多寂莫,搔首重裴回。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孤独之感。首句“落日沧江上”,以夕阳映照下的江面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苍茫而深沉的氛围。接着,“芙容未肯开”一句,以未绽放的荷花象征着等待与寂寞,进一步强化了诗中所表达的孤独情绪。
“小船乘水去,孤篴趁风来。”这两句通过动态的场景转换,展现了诗人独自在江面上漂泊的情景,小船随波逐流,孤篴(竹篙)则随着风向移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无依和孤独感。
“作势当秋急,移声入夜哀。”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秋天的急风和夜晚的哀鸣,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急切与悲凉。这里的“作势”和“移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色彩,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最后,“相看多寂莫,搔首重裴回。”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寂寞时的复杂心情。通过“相看”、“搔首”、“裴回”(徘徊)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孤独中挣扎、思考的内心状态,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寂寥的意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朝望青山云,夕望剡溪月。
我思剡溪人,欲载剡溪雪。
笑杀山阴王子猷,一时兴尽回扁舟。
早识山中有羊仲,放船也作东吴游。
羊家结屋溪南住,正是好山环碧处。
门前水涨柳花湾,钓船一夜高于树。
阿翁看山不下堂,两儿翩翩如凤凰。
大儿才力健,射策登朝行。
小儿天姿高,十五工文章。
至今双髻亭亭削寒玉,玉带蜿蜒走崖谷。
读书声隔碧萝间,夜夜虹光照秋屋。
翁今岁晚江上归,有约明年寻剡溪。
野航载山不载雪,系在屋东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