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峥嵘矣。卧南陬、试活南事。
响洋场爆竹,轰雷飞电,落花蔫红殷地。
幻海市、珠光连十里。斗百货、阗衢充肆。
朵论价、牡丹金换,笑任索、桃花门倚。
筵敞藏钩,山薰沈水。寓公巨贾闹朱扉。
又连场博簺,欢呼竟夕,依旧洛阳似。
悬隔壤宵尺咫。怨蛮春、渡江无翅。
酌一杯婪尾,壶沽无路,雨渍茅龙犹是。
幸尚有、炉灰书问字。算更演、祭诗余技。
书檠仄短,照遗虚耗铜币绌。
买剩呆痴,孤影孤单,阿奢无分,辛盘料理。
玉纤非计,空山旧雨谁来,东风明日至。
岁暮峥嵘矣。卧南陬、试活南事。
响洋场爆竹,轰雷飞电,落花蔫红殷地。
幻海市、珠光连十里。斗百货、阗衢充肆。
朵论价、牡丹金换,笑任索、桃花门倚。
筵敞藏钩,山薰沈水。寓公巨贾闹朱扉。
又连场博簺,欢呼竟夕,依旧洛阳似。
悬隔壤宵尺咫。怨蛮春、渡江无翅。
酌一杯婪尾,壶沽无路,雨渍茅龙犹是。
幸尚有、炉灰书问字。算更演、祭诗余技。
书檠仄短,照遗虚耗铜币绌。
买剩呆痴,孤影孤单,阿奢无分,辛盘料理。
玉纤非计,空山旧雨谁来,东风明日至。
这首诗描绘了香港除夕夜的繁华景象与热闹气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现代都市的特色融入传统节日的庆祝之中。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海市蜃楼”、“珠光”、“藏钩”、“牡丹金换”等,既展现了物质的丰富,也体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愉心情。
诗的开头“岁暮峥嵘矣”,点出了时间背景,暗示着年终的繁忙与紧张。接着,“卧南陬、试活南事”,描绘了人们在南方过年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通过“响洋场爆竹,轰雷飞电”等描写,生动再现了除夕之夜的热闹与喜庆氛围。
“幻海市、珠光连十里”则将繁华的市场比作海市蜃楼,珠光闪耀,十里之内皆可感受到其璀璨,形象地展示了市场的繁荣与商品的丰富。而“斗百货、阗衢充肆”则进一步描绘了市场人潮涌动、货物琳琅满目的景象。
“筵敞藏钩,山薰沈水”则转而描述了宴会的奢华与雅致,通过“藏钩”这一传统游戏,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轻松与欢乐。同时,“寓公巨贾闹朱扉”则点明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参与,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包容。
“又连场博簺,欢呼竟夕,依旧洛阳似”则强调了节日的持续与狂欢,仿佛整个夜晚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与古代洛阳的盛况相媲美,突出了节日的盛大与热闹。
“悬隔壤宵尺咫”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处繁华之中,但心中仍挂念着不能团聚的亲人。通过“怨蛮春、渡江无翅”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情感的深切与无奈。
最后,“酌一杯婪尾,壶沽无路,雨渍茅龙犹是”则描绘了节日中的小插曲与生活的真实面貌,通过“婪尾”这一习俗,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轻松与随意。而“幸尚有、炉灰书问字”则表达了在忙碌与喧嚣中,仍不忘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的情感。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香港除夕夜的繁华与热闹,也蕴含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与对亲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吴山越山相对青,中有滚滚长江横。
长江谁道不曾改,年来一半沙填平。
潮生潮落何时了,万古人间一昏晓。
岁岁吴侬来看潮,不知潮送吴侬老。
酒楼笙歌喧醉耳,客帆翻覆云涛里。
悠悠哀乐永相忘,空江落日秋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