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无路不榛荆,且枕清流巧避名。
俗客若来休举似,恐渠笑倒断冠缨。
世间无路不榛荆,且枕清流巧避名。
俗客若来休举似,恐渠笑倒断冠缨。
这首诗以“题枕流轩诗四首(其一)”为题,由宋代诗人张扩所作。诗中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世间无路不榛荆”,开篇即以“榛荆”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暗示了人生的不易与复杂。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沉沦,而是选择了“且枕清流巧避名”的生活策略。这里的“清流”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清澈,而“巧避名”则意味着在名利场中保持自我,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这种选择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接着,“俗客若来休举似,恐渠笑倒断冠缨”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人的态度。他告诫那些前来打扰的人,不要轻易向他们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或内心世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或嘲笑。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自信,也体现了他对社会评价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智慧选择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它鼓励人们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追求真正的自我,不被外在的名利所束缚。
短日驱驰驹一罅,百刻六旬分卜夜。
残年馀力秉烛吟,所冀二中并四下。
敢多奇疾希卢扁,祇是寒温随补泻。
转庵著眼从昔高,伯仲古人相匹亚。
细哦纤巧天许觑,硬语崚嶒神所借。
窠臼已脱卑晋宋,真淳更拟出陶谢。
近惊樗野轻千里,远自鄱阳踰百舍。
举似诗家说中蜜,更引禅宗谈倒蔗。
老父病后已云怯,馀子听诗应转怕。
那令勉继坡公韵,预恐难逃灌夫骂。
转庵诗老手,久不见近作。
尚友喜文会,分韵得真乐。
联翩来巨轴,淋漓想酬酌。
异味非五鲭,良裘岂一貉。
有如得良剂,居然起深瘼。
虽微与兹集,所得良不薄。
山王果为累,竹林诚可略。
何妨赘赓酬,聊复资戏谑。
永言相忘友,久要欣有托。
后当不如今,今可不悟昨。
亦欲见真率,正须先宿诺。
少待天气凉,伟观洒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