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语铜楼淑景移,镜台香冷玉盘螭。
书传王母三青鸟,针度天孙五綵丝。
江浦见莲难觅藕,石枰寻子未围棋。
独怜鹦鹉知人意,飞傍琵琶索荔枝。
燕语铜楼淑景移,镜台香冷玉盘螭。
书传王母三青鸟,针度天孙五綵丝。
江浦见莲难觅藕,石枰寻子未围棋。
独怜鹦鹉知人意,飞傍琵琶索荔枝。
这首明代袁华的诗《无题(其三)》描绘了一幅精致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首句“燕语铜楼淑景移”,通过燕子的呢喃和铜楼内外的美好景色,展现了春光流转的时节。接下来,“镜台香冷玉盘螭”描绘了闺中女子的闺房景象,镜台上香气已散,玉盘上的螭龙图案显得冷清,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书传王母三青鸟,针度天孙五綵丝”两句运用神话典故,借王母的信使青鸟和织女的五彩丝线,寓言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江浦见莲难觅藕”写出了江南水乡的景象,莲花虽美,但寻找莲藕却不易,象征着难以触及的缘分或理想。
最后一句“石枰寻子未围棋”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石桌上棋子散落,无人对弈,反映出主人公的寂寞与等待。结尾“独怜鹦鹉知人意,飞傍琵琶索荔枝”以鹦鹉的灵性反衬出人的孤独,它似乎能理解主人的心意,飞到琵琶旁寻求主人失落的情感寄托,甚至渴望得到远方的荔枝,寓意着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和对远方之物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深藏闺中的孤独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京城半年围,道路三月病。
轻舟过江来,所向复未定。
客房夜凉冷,气体亦粗胜。
月穿窗罅白,风入桐叶劲。
挑灯读太玄,爱此顷刻静。
物数极三甲,此理本天命。
首赞则分行,故未及世应。
古历汉则亡,易实更三圣。
哀哉杨子云,上与数子竞。
虽云耗心力,固自有捷径。
后来司马公,独敛众说盛。
锱铢判讹谬,一宗蒙是正。
读玄则知易,此实公所證。
如何少年子,便欲献讥评。
我老未知学,读此知不称。
掩卷坐搔首,一洗肝肺净。
明朝寻故人,此语殊未竟。
屋头橙实如李梅,庭下葵花深覆杯。
豆田失雨不称意,野菊出苗虚见猜。
故人相望一尊酒,问我此住何时回。
江山空自污敲扑,笔砚洗复生尘埃。
交情自惜少同调,人事只今多好乖。
欲随明月觅公处,限以白浪摇长淮。
舟楫误逢蛟鳄横,岁月苦遭霜露催。
侧身西望莫回首,堂上书生心已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