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其五枪竿岭》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其五枪竿岭》全文
元 / 黄溍   形式: 古风

忆昔赐第归,吾母适初度。

蹉跎岁月晚,今辰乃中路。

居人誇具庆,游子惭叱驭。

兹山称最高,扬鞭入烟雾。

矗矗多峭峰,濛濛饶杂树。

崎岖共攀援,踯躅频返顾。

陈情未成表,登高讵能赋!

独怜山下水,远向卢沟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上京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思考。

首句“忆昔赐第归,吾母适初度”回忆起过去,诗人回到了自己的府邸,那时他的母亲刚刚庆祝了自己的生日。这种对过去的回忆,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既有对亲情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着,“蹉跎岁月晚,今辰乃中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诗人感叹自己在时间的长河中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半途,暗示了对生命短暂的深刻理解。

“居人誇具庆,游子惭叱驭”对比了居住在家乡的人们庆祝节日的喜悦与远行的旅人内心的愧疚。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体现了他对自己离家远行的自责。

“兹山称最高,扬鞭入烟雾”描绘了诗人进入山中,山峰之高,烟雾缭绕的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隐含了旅途的艰辛和未知。

“矗矗多峭峰,濛濛饶杂树”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峭立的山峰与茂密的树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崎岖共攀援,踯躅频返顾”描述了诗人攀登山路的过程,充满了艰难与挑战,但他却不忘回头望向来时的路,可能是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旅程。

“陈情未成表,登高讵能赋!”表达了诗人想要表达情感却未能完全表达出来,即使站在高处,也无法用诗歌完全传达内心的感受。这反映了创作的难度以及诗人对自我表达的追求。

最后,“独怜山下水,远向卢沟去。”诗人独爱山下的流水,它远去的方向是卢沟,这里可能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或是对某种理想或目标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亲情和自我表达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黄溍

黄溍
朝代:元   字:晋卿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生辰: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猜你喜欢

喜迁莺.和陆尽思四十初度,原韵奉赠

风尘驰逐,叹时物迁移,新红故绿。

过隙如驹,流光似电,那晓醉多醒独。

达人自能忘世,守己居然为谷。

报初度,正青阳方转,岂因年蹙?

迈轴,羡我友独寤寐,言不受北山辱。

诗就长吟,兴来清啸,却喜林间多竹。

鸿渐杜门茶饮,鲁望乘舟书束。

趋良会,好追芳前哲,逍遥云麓。

(0)

秋潭师黄叶庵落成二首·其二

不贪幽寂不辞喧,野外茅堂可省烦。

求法人穿荒冢路,放生鱼过小桥村。

云将白绕閒排牖,草引青长静掩门。

深更深山只如此,花开花落更何言。

(0)

野人居为吴中行作

桑抽稚绿麦生歧,男女新年解谷丝。

老至已怜同甲少,业成未觉见丁迟。

槿篱日薄鸡豚散,花邬春深燕雀知。

却怪闲情消不尽,据床长咏《竹枝词》。

(0)

辛夷

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字还将气象誇。

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

(0)

北流勾漏洞

北流县下古铜州,平地山岩耸玉楼。

谁为丹砂赴勾漏,人传蝴蝶满罗浮。

杨妃井塌风烟古,葛令祠荒草树秋。

却忆故乡山更好,锦袍归去棹扁舟。

(0)

卢氏秋夜赋寄王院判

羁怀不自释,终夜卧复起。

长风吹河声,泻入茅屋里。

青天高高素月横,露华凄落罗衫轻。

干将莫邪欲自见,中夜忽作双龙鸣。

志士遭逢苦不早,远道忧心急于捣。

漫说咸阳与洛阳,昨日莺花今日老。

我有母,江之南,盈簪白发丝鬖鬖。

柴门半掩绿树下,落日凝望情何堪。

我有弟,湖之北,云梦关山万里隔。

三月归鸿又尽飞,相思一字无由得。

金兰交契王使君,一日不见心氤氲。

适来离别忽三载,梦魂踏遍江东云。

平生只欲事高洁,骨肉交游总疏绝。

慷慨临风一洒然,泪痕满袖都成血。

衣袖初乾夜向晨,古来忠义多艰辛。

江乡有路且归去,秋风野水堪垂纶。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