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幽寂不辞喧,野外茅堂可省烦。
求法人穿荒冢路,放生鱼过小桥村。
云将白绕閒排牖,草引青长静掩门。
深更深山只如此,花开花落更何言。
不贪幽寂不辞喧,野外茅堂可省烦。
求法人穿荒冢路,放生鱼过小桥村。
云将白绕閒排牖,草引青长静掩门。
深更深山只如此,花开花落更何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秋潭师”的僧人所居之庵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庵内与外界的对比,以及庵中生活的简朴与自在。
首句“不贪幽寂不辞喧”,点明了秋潭师的生活态度,他既不追求隐逸的宁静,也不回避世俗的喧嚣,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着,“野外茅堂可省烦”一句,描绘了庵舍的简朴与宁静,远离尘世的纷扰,给人一种心灵上的解脱感。
“求法人穿荒冢路,放生鱼过小桥村”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庵内僧人的慈悲心肠和对生命的尊重。他们不仅在精神上寻求解脱,还以实际行动关爱生命,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为怀的精神。
“云将白绕閒排牖,草引青长静掩门”描绘了庵内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云朵围绕着窗户,青草沿着门边生长,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深更深山只如此,花开花落更何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平凡生活的一种淡然态度。山中岁月如斯,花开花落,皆是自然规律,无需多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潭师庵内的宁静生活与和谐之美,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天上白榆历历光,夜深倒种江中央。
骚人散发歌沧浪,鸣榔一啸雄风长。
河转漂星低可摘,寻源忽忆乘槎客。
挥手高攀织女机,不须更问君平宅。
丹枫红蓼怨秋容,秋思人间几万重。
借问横江徒梦鹤,何如天上跨茅龙。
茅龙缥缈入空飞,云水高寒冷客衣。
自有明霞裁玉女,更将江练剪湘妃。
仙家不羡人间乐,素心一片秋寥廓。
厌听江州商妇弦,还羞河畔看灵鹊。
已知去住本随缘,一任秋江淹旅泊。
台上群鸟栖复飞,排云影日飏朝晖。
早秋烈气凝寒署,草色迎阶上绣衣。
绣衣御史天下奇,琢成宝琬丹霞披。
雄文早雠天禄阁,彩笔夕湛昆明池。
尔来奉节翔东土,咫尺鹓鸾瞻簉羽。
霜威直扫岭头云,天风吹落平原雨。
江浦晨惊鼓吹喧,旌旗昼拥动楼船。
中丞转向芙蓉幕,御史新开玳瑁筵。
玳瑁筵中斗酒春,玉盘杂遝罗翠珍。
波光拟接乘槎客,风捲谁为入幕宾。
贱子何知敢重陈,私将短褐谒清尘。
座上双星瞻执法,天边并辔起埋轮。
埋轮此日严霜歇,杯酒之馀宽节钺。
京兆骑驴意未嗔,然明执手情何竭。
马公首肯陈公笑,奖拔何妨借年少。
片言芳馥蔼春兰,指顾星辰翻照耀。
两公长者世所无,盘盎之质胡为乎。
清庙琳琅开大雅,金钟玉贝光天衢。
已知下里难酬雪,仰视彤云真点缬。
齿颊犹然重后生,风流终自依前哲。
短翮徘徊日欲低,万户千门入望迷。
一枝如可巢归鸟,为借霜台树里栖。
《陪饮陈制府席中赠马御史》【明·韩上桂】台上群鸟栖复飞,排云影日飏朝晖。早秋烈气凝寒署,草色迎阶上绣衣。绣衣御史天下奇,琢成宝琬丹霞披。雄文早雠天禄阁,彩笔夕湛昆明池。尔来奉节翔东土,咫尺鹓鸾瞻簉羽。霜威直扫岭头云,天风吹落平原雨。江浦晨惊鼓吹喧,旌旗昼拥动楼船。中丞转向芙蓉幕,御史新开玳瑁筵。玳瑁筵中斗酒春,玉盘杂遝罗翠珍。波光拟接乘槎客,风捲谁为入幕宾。贱子何知敢重陈,私将短褐谒清尘。座上双星瞻执法,天边并辔起埋轮。埋轮此日严霜歇,杯酒之馀宽节钺。京兆骑驴意未嗔,然明执手情何竭。马公首肯陈公笑,奖拔何妨借年少。片言芳馥蔼春兰,指顾星辰翻照耀。两公长者世所无,盘盎之质胡为乎。清庙琳琅开大雅,金钟玉贝光天衢。已知下里难酬雪,仰视彤云真点缬。齿颊犹然重后生,风流终自依前哲。短翮徘徊日欲低,万户千门入望迷。一枝如可巢归鸟,为借霜台树里栖。
https://shici.929r.com/shici/TqTSFkp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