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微茫兵甲残,十年碧血恨漫漫。
空村人迹疑毛女,野寺僧閒说汉官。
独喜亡秦三户在,翻怜兴夏一成难。
只今涨海胡尘里,莫作当时天堑看!
岛屿微茫兵甲残,十年碧血恨漫漫。
空村人迹疑毛女,野寺僧閒说汉官。
独喜亡秦三户在,翻怜兴夏一成难。
只今涨海胡尘里,莫作当时天堑看!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舟山感旧四首》中的第四首,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深沉感慨。诗中以舟山岛为背景,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景象和人们对往昔汉官统治的记忆。
首句"岛屿微茫兵甲残",形象地展现了舟山岛在战争后的破败与荒凉,"微茫"二字寓含了诗人对战乱的哀痛和对未来的迷茫。"十年碧血恨漫漫",十年间流了多少人的鲜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愤和绵长的仇恨。
"空村人迹疑毛女,野寺僧闲说汉官",通过描绘空荡无人的村庄和寺庙中僧人闲谈汉朝官制的场景,暗示了人们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以及对清朝统治的疏离。
"独喜亡秦三户在,翻怜兴夏一成难",诗人引用典故,表达对民众抵抗精神的赞赏,同时也感叹恢复汉室统一的艰难。
最后两句"只今涨海胡尘里,莫作当时天堑看","涨海"指东海,"胡尘"暗指清军,诗人警告人们不要低估当前的困境,曾经的天然屏障(如天堑)如今已不再能阻挡敌人的侵犯。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现实的警醒,体现了张煌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复兴之志。
雪底寻梅,冰痕观水,晚来天气尤寒。
渐闻歌笑,轻暖发春妍。
赏尽十洲新景,依稀见、三岛风烟。
判深夜,一年月色,只是这般圆。
熙然。
千里地,何妨载酒,频上湖船。
况坐中高客,不日朝天。
须信人间好处,没个事、胜得尊前。
东风近,侵寻桃李,别做醉夤缘。
想伊不住。
船在蓝桥路。
别语未甘听,更拟问、而今是去。
门前杨柳,几日转西风,将行色,欲留心,忽忽城头鼓。
一番幽会,只觉添愁绪。
邂逅却相逢。
又还有、此时欢否。
临岐把酒,莫惜十分斟,尊前月,月中人,明夜知何处。
疏木藏钟,轻烟笼角,几家帘幕灯光。
暮砧声断,空壁锁寒蜇。
入袂西风阵阵,彻醉骨、都不胜凉。
栏干外,依稀嫩竹,月色冷如霜。
仙乡。
何处是,云深路杳,不念刘郎。
但画桥流水,依旧垂杨。
要见时时便是,一向价、只作寻常。
争知道,愁肠泪眼,独自个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