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无酒慰飘零,辜负沙头双玉瓶。
鞍马几年南北路,关河千古短长亭。
好风到枕客愁破,残月入帘归梦醒。
梦断故山人不见,晓来江上数峰青。
军中无酒慰飘零,辜负沙头双玉瓶。
鞍马几年南北路,关河千古短长亭。
好风到枕客愁破,残月入帘归梦醒。
梦断故山人不见,晓来江上数峰青。
这首《江上寄别》由元代诗人刘秉忠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行军途中难以寻得佳酿以慰藉思乡之情,只能辜负那沙头的双玉瓶,象征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无奈。
“军中无酒慰飘零”,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身处军旅,远离家乡,无法借酒消愁的境遇。“辜负沙头双玉瓶”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遗憾,双玉瓶象征着清雅与宁静,与军营中的艰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鞍马几年南北路,关河千古短长亭”两句,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展现了诗人长期在外奔波的艰辛与孤独。南北路、短长亭,既是实写行军途中的景象,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与旅途的漫长。
“好风到枕客愁破,残月入帘归梦醒”描绘了诗人夜晚的思绪与梦境。好风似乎能吹散心中的愁绪,而残月的光亮则唤醒了他关于故乡的归梦。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暗示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模糊。
最后,“梦断故山人不见,晓来江上数峰青”收尾,表达了诗人梦醒后面对现实的失落与无奈。故山之人已不可见,只有清晨江上的几座青山作为安慰。这不仅是对离别之痛的直接抒发,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军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故乡、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关中多圣灵,儒者昔何疏。
孔尼不到秦,博士曾坑除。
龙虎争战斗,焚溺及诗书。
久之弦诵歇,齐鲁重璠玙。
宋世阐文教,生贤近横渠。
匡世每谈兵,岂真为穰苴。
高明性元远,佛老非崇虚。
讲经撤座虎,悟理听鸣驴。
绝学真继圣,微言切砭愚。
浮名轻簪冕,古服雅儒居。
所以濂洛后,关西擅馨誉。
我来拜祠下,一停恤使车。
祠荒有蔓草,遗像犹俨如。
我问程朱裔,博士出乘舆。
谁能引此典,请之承明庐。
东南地下,众水赴之。厥有大海,维水之归。
谁为曲防,水失其性。奔轶横流,为厥民病。
原田每每,隰乃汤汤。咫尺之间,有丰有凶。
邵侯下车,咨我民瘼。首议除之,众议乃格。
众言汹汹,侯为不闻。怨斯我任,惠归尔民。
防之未决,水不由正。一郡之忧,百夫则幸。
防之既决,水逝其沛。百夫之咨,一郡斯快。
频年吴下,岁乃大丰。岁乃大丰,郡侯之功。
相城鼓舞,白茆企而。白茆相城,利害百之。
维行不疑,维功不隳。邵侯去矣,谁其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