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一夜卷层波,并落人声喜气多。
巨浸涨天吞梦泽,空庭积水湛星河。
光摇万瓦疑浮动,翠飐群山巧琢磨。
从此江湖更清旷,肯将轩冕换渔蓑。
西风一夜卷层波,并落人声喜气多。
巨浸涨天吞梦泽,空庭积水湛星河。
光摇万瓦疑浮动,翠飐群山巧琢磨。
从此江湖更清旷,肯将轩冕换渔蓑。
这首诗《喜晴》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描绘了秋日西风过后的晴朗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喜悦之情。
首联“西风一夜卷层波,并落人声喜气多”,开篇即以西风为引子,一夜之间吹散层层波浪,带来清新的空气和欢愉的气氛。这里的“并落人声”不仅指风声与波浪声交织,也暗含了人们在这样的天气下欢聚一堂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喜悦的氛围。
颔联“巨浸涨天吞梦泽,空庭积水湛星河”,进一步展开画面,将广阔的水面比作吞没天空的大海,与远处的梦泽相连,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空旷的庭院中积水如镜,倒映着夜空中的星辰,静谧而神秘,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颈联“光摇万瓦疑浮动,翠飐群山巧琢磨”,则转向对建筑与山峦的描绘。阳光照耀在屋顶的瓦片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轻轻摇动,而翠绿的山峦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生动,仿佛经过精心雕琢一般。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尾联“从此江湖更清旷,肯将轩冕换渔蓑”,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江湖变得更加宁静开阔,诗人愿意放弃官场的荣华富贵,选择与渔民一样,穿着蓑衣,享受自然的宁静与自由。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秋日晴朗、自然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