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草延阴砌,蕉叶新抽短。
所欲非幽深,会静疑山馆。
浮云知我心,归山意亦懒。
开瓮渥诗肠,独酌不计碗。
醉卧南窗下,衣受落花满。
苔草延阴砌,蕉叶新抽短。
所欲非幽深,会静疑山馆。
浮云知我心,归山意亦懒。
开瓮渥诗肠,独酌不计碗。
醉卧南窗下,衣受落花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雨景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首句“苔草延阴砌,蕉叶新抽短”,以“苔草”和“蕉叶”的生长状态,暗示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生机。阴砌,即阴暗的台阶,与“苔草”的蔓延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荒凉的氛围。“蕉叶新抽短”,则以蕉叶的新生与短暂,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流转。
接着,“所欲非幽深,会静疑山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并非远离尘世的幽深之地,而是寻求内心的平静,仿佛置身于山间馆舍之中,远离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
“浮云知我心,归山意亦懒”,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心境。浮云似乎理解他的心绪,而他对于归隐山林的想法却显得有些懒散,或许是对现实的无奈,或是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
“开瓮渥诗肠,独酌不计碗”,则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求创作灵感的过程。开瓮,可能是指打开酒瓮,借酒浇愁,或是在酒的激发下,诗思如泉涌。独酌,表明了诗人独自一人饮酒的状态,不计碗数,沉浸于创作之中,忘却时间与自我。
最后,“醉卧南窗下,衣受落花满”,以醉卧的姿态结束全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沉浸在创作与自我反思中的状态。衣受落花满,既表现了环境的静谧与美好,也暗示了诗人情感的丰富与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世界以及创作状态的深刻感悟,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美学意境。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
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
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
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
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
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
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此外同舟下床客,梦中暂免供人役。
沈沈千蚁趋黑甜,交臂横肱睡狼藉。
鱼龙悄悄夜三更,波平如镜风无声。
一轮悬空一轮转,徘徊独作巡檐行。
我随船去月随身,月不离我情倍亲。
汪洋东海不知几万里,今夕之夕惟我与尔对影成三人。
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
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
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
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独有一客欹孤篷。
此客出门今十载,月光渐照鬓毛改。
观日曾到三神山,乘风意渡大瀛海。
举头祇见故乡月,月不同时地各别。
即今吾家隔海遥相望,彼乍东升此西没。
嗟我身世犹转蓬,纵游所至如凿空。
禹迹不到夏时变,我游所历殊未穷。
九州脚底大球背,天胡置我于此中?
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
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清·黄遵宪】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此外同舟下床客,梦中暂免供人役。沈沈千蚁趋黑甜,交臂横肱睡狼藉。鱼龙悄悄夜三更,波平如镜风无声。一轮悬空一轮转,徘徊独作巡檐行。我随船去月随身,月不离我情倍亲。汪洋东海不知几万里,今夕之夕惟我与尔对影成三人。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独有一客欹孤篷。此客出门今十载,月光渐照鬓毛改。观日曾到三神山,乘风意渡大瀛海。举头祇见故乡月,月不同时地各别。即今吾家隔海遥相望,彼乍东升此西没。嗟我身世犹转蓬,纵游所至如凿空。禹迹不到夏时变,我游所历殊未穷。九州脚底大球背,天胡置我于此中?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
https://shici.929r.com/shici/eTIrP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