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全文
唐 / 张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长安寺里多时住,虽守卑官不苦贫。

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祗是贵容身。

初开井浅偏宜树,渐觉街闲省踏尘。

更喜往还相去近,门前减却送书人。

(0)
注释
长安寺:指寺庙。
卑官:低微的官职。
苦贫:感到贫困痛苦。
作活:做劳作。
费力:耗费力气。
移居:搬家。
井浅:井水浅。
宜树:适合种树。
踏尘:踩到尘土。
往还:来来回回。
送书人:送信的人。
翻译
长久居住在长安寺中,虽然职位不高但并不觉得贫穷困苦。
日常劳作常常觉得费力,搬家也只是为了找个能让自己安心的地方。
刚挖的井水浅,更适合种树,渐渐发现街道空闲,少了许多尘土。
更喜欢这里来去方便,因为离家近,门前不再需要频繁接待送信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寺里生活的平凡而宁静的情景。"虽守卑官不苦贫"表明尽管职位低微,但并不感到痛苦,因为内心有着超然物外的豁达。"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祗是贵容身"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劳作之累的感慨,以及通过迁徙来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尊贵。

"初开井浅偏宜树"这句写出了新居环境的改善和美化,井水清澈,树木成荫,为生活增添了几分惬意。"渐觉街闲省踏尘"则是诗人在新的居所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安逸,街道宽阔而不繁忙,行走其间更少了世俗的喧嚣和尘埃。

接下来的"更喜往还相去近,门前减却送书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居邻里关系密切、交往便捷的欣喜。同时,新环境也让他减少了一些社交应酬,如不再有那么多送信的人来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诗人追求内心平和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情怀。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
朝代:唐   字:文昌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生辰:约767~约830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猜你喜欢

寄隐士

乳窦寒犹滴,岩扉夜不扃。

奇书窥鸟迹,灵药得人形。

浩浩天风积,冥冥海气清。

傥逢王内史,更为乞黄庭。

(0)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十首·其九

德孙秀眉宇,慨然修初服。

枯肠贮诗书,十饭九不肉。

成童将觅举,想见袍立鹄。

先泽傥未衰,岂无五秉粟。

汝能记吾言,并以告阿福。

闭门勿杂交,一经万事足。

(0)

夏夜四首·其一

夏夜忽已半,东冈月初生。

起行绕庭树,爱此露滴声。

漂流忆安卧,局促念遐征。

幽怀谁晤语,华觞还自倾。

(0)

春晚南堂晨起二首·其一

秋风树瘦劲,春露叶扶疏。

夙兴立堂上,短发未暇梳。

高谢世俗撄,游于物之初。

青黄灾断木,三四调群狙。

长生岂有巧,要令方寸虚。

今年幸差健,小雨聊荷锄。

(0)

思北邻韩三翁西邻因庵主南邻章老秀才二首·其二

乡闾耆宿非复前,老章病死今三年。

朝来出门为太息,不见此翁催社钱。

我比翁虽差识字,向来推择尝为吏。

事功自计无一毫,尚不如翁终日醉。

(0)

雨中夕食戏作三首·其一

高秋滴阶雨作泥,黄昏争林雀欲栖。

临窗一饭颇简快,半升脱粟浇黄齑。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