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裴十四》
《赠裴十四》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古风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裴回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péishí
táng / bái

cháojiànpéishūlǎngxíngshānhuángluòtiānzǒudōnghǎi

wànxiěxiōng怀huáijiān
shēnbáiyuángǎnjīngāonánshānmǎijūn

péihuíliùxiāngzhīpiāoruòyúnqiě西

注释
裴叔则:指裴姓人物,可能是一位有威仪或才华出众的人。
朗如行玉山:形容裴叔则仪表堂堂,气质非凡。
黄河落天:夸张地描绘黄河源头仿佛从天而降。
万里写入胸怀:形容景色壮阔,令人内心激荡。
白鼋:古代神话中的神龟,象征长寿和吉祥。
金高南山:极言财富多到可以堆满高山。
裴回六合:六合指天地四方,形容裴叔则无人能识的孤独。
飘若浮云:比喻裴叔则飘然离去,不愿停留。
翻译
早晨拜见裴叔则,他光彩照人如行走的玉山。
黄河之水从天空落下直奔东海,壮丽景色万千都印在我心胸之间。
即使有白鼋助我,也不敢轻易渡过,因为黄金再多也比不上你的回眸一笑。
在广阔的天地间没有知音,我如同浮云般飘向西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景观的豪放描绘。首句“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通过将朋友的风度比喻为清晨看到他就像行走在美丽的玉山之中,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亲近的情感。

接着,“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描绘了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并将这份壮阔之美融于心中,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胸襟壮阔。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则是诗人通过神话中的白鼋(一说为龙车)来表达自己不敢轻易越过的敬畏之心,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和渴望再次相见。

最后,“裴回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通过将朋友的离去比喻为不知所终的六合(宇宙)和飘忽如同浮动的云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的孤独感受和深深的不舍。

整首诗语言豪放,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李白特有的个性和他那颇具影响力的文学风格。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暮春偶成四首·其二

蒲渚生新涨,花蹊长绿阴。

微风将暑至,一雨共春深。

强聒燕何吻,卑喧蛙未瘖。

有怀无可奈,吟兴发清斟。

(0)

挽军器监簿周公子及·其一

人物丹丘秀,才华迈选优。

青藜行照坐,白玉遽成楼。

数不登知命,言犹见告猷。

词林根柢在,三凤看鸣啾。

(0)

和武公望雪梅五首·其一

雪里最怜梅破萼,花时那负岁寒心。

不因王子聊乘兴,争得林逋为赏音。

(0)

仙马洞

龙驹昔日此升仙,洞掩碑残不计年。

胜迹依然无处问,一僧重锁薜萝烟。

(0)

东岩寺

精庐隐东山,气象严竹柏。

入门佛画好,晓日明金碧。

向来岩名寺,初不觇遗迹。

隐庵中梁秀,邂逅论夙昔。

行前亟指似,云磴飞双舄。

始知翠微中,洞穴刊青壁。

莓苔暗龙象,缺甃贮灵液。

开山记乾元,断碣馀□□。

经营想耆旧,兴废今几易。

平生泉石心,逮此欣有□。

惜哉荆棘地,尚阻游人屐。

畴能发其秘,澄观今藉□。

(0)

呈周清溪

清溪千仞馀,中有一道士。

彼亦何人斯,景纯慕若此。

吾乡汝南英,大涤隐君子。

好客仍收书,东老未足拟。

竹宫需贤才,师命促共理。

无心云出岫,有类月印水。

乐与物为春,自然人鉴止。

二千年再来,雅号乃默契。

挈世返真淳,为教立仪轨。

潜增翠蛟润,益壮天柱势。

近闻筑玄都,崇岗枕龙耳。

充庭兰玉茂,五云楼阁起。

笙鹤时往来,尘寰一俯视。

纷争梦未醒,王侯到蝼蚁。

君壮我垂老,别日嗟激矢。

相逢且尽欢,升仙不如醉。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