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乐育渐盈门,乡社瞻依俎豆存。
应有秀良烝野处,颇闻模范颂师尊。
文章端赖先民矩,教化还须我辈敦。
千载风流长俯仰,好从遗泽溯渊源。
频年乐育渐盈门,乡社瞻依俎豆存。
应有秀良烝野处,颇闻模范颂师尊。
文章端赖先民矩,教化还须我辈敦。
千载风流长俯仰,好从遗泽溯渊源。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酬徐同年荆山孝廉(其三)》。诗中充满了对教育和传承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首联“频年乐育渐盈门,乡社瞻依俎豆存”描绘了多年来的教育成果逐渐丰富,乡里的社稷祭祀活动依然保持着传统礼仪,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颔联“应有秀良烝野处,颇闻模范颂师尊”表达了在广袤的田野间,必定有才华出众的人才涌现,人们也常常歌颂老师的榜样作用,强调了教育对于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颈联“文章端赖先民矩,教化还须我辈敦”指出文章的创作和文化的传播依赖于先人的智慧与规矩,而今人则需努力弘扬和传承这些教化。
尾联“千载风流长俯仰,好从遗泽溯渊源”总结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应当谦逊地回顾历史,从先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不断前行。整首诗洋溢着对教育、文化传承以及个人成长的深思与敬意。
向荒湾、听风听水,酒边人共愁住。
红鸳只在横塘侧,一支远分江浦。归梦阻。
恁隔着、短亭荒驿来时路。闲鸥四五。
盼等到今宵,露凉篷底,偎我背灯语。
柁楼外,低衬两行烟树。客心斜挂天暮。
分明画个旗亭子,不画双鬟和汝。船六柱。
抵那日红廊,曲曲双携处。抛侬倦旅。
怕泪眼枯时,东流到海,海又变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