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曲、歌残金缕。沈沈帘幕,东风暗度。
閒门嫣红,万点惨无主。恹恹人病,弄得春光迟暮。
看九曲阑干,已无复流莺软语。
春去也、落花流水,毕竟春归何处。游丝横路。
那挽得韶华小住。
阅几番芳事飘零,又化作漫天飞絮。
晓梦画楼西,啼血谁怜杜宇。
听一曲、歌残金缕。沈沈帘幕,东风暗度。
閒门嫣红,万点惨无主。恹恹人病,弄得春光迟暮。
看九曲阑干,已无复流莺软语。
春去也、落花流水,毕竟春归何处。游丝横路。
那挽得韶华小住。
阅几番芳事飘零,又化作漫天飞絮。
晓梦画楼西,啼血谁怜杜宇。
这首《长亭怨慢·送春》是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刘师培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哀愁与无奈。词的开篇通过“听一曲、歌残金缕”,传达出春日将尽,乐曲声断的寂寥气氛。接着,“沈沈帘幕,东风暗度”描绘出帘幕低垂,春风悄然离去的场景,暗示着春光的消逝。
“閒门嫣红,万点惨无主”运用对比,鲜艳的花朵无人欣赏,显得凄凉,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恹恹人病,弄得春光迟暮”则直接抒发了词人因春去而产生的病态情绪,春光也因此变得黯淡。
“九曲阑干,已无复流莺软语”进一步渲染了空寂的氛围,昔日的鸟语花香如今只剩下冷清。词人追问“春去也、落花流水,毕竟春归何处”,表达了对春归何处的深深疑惑和失落。
下片“游丝横路,那挽得韶华小住”借游丝象征时光流逝,无法挽留春天的脚步。“阅几番芳事飘零,又化作漫天飞絮”描绘了花朵凋零,化为飞絮的景象,寓意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晓梦画楼西,啼血谁怜杜宇”以杜鹃鸟的啼叫收尾,寓言词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孤独,仿佛在问:又有谁能理解这份深深的春愁呢?
整体来看,刘师培在这首词中以深情的笔触,通过对春光消逝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具有浓郁的感伤色彩。
上沽下沽头,有如百里隔。
曲河见舟樯,相去只咫尺。
舍舟遵平途,马蹄生羽翮。
麦穗垂和风,披拂盈广陌。
吾闻江北人,终年饥无食。
吾来江北地,每喜见秀麦。
行行野树合,已到古沛驿。
汉帝遗原庙,屋瓦残青碧。
龙化已千秋,鸡犬如昨昔。
欲寻歌风处,闾里乱遗迹。
今人泗水上,犹树歌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