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衔山隐半轮,桑榆残照起游氛。
佳人怅望何时见,万里平凝合碧云。
落日衔山隐半轮,桑榆残照起游氛。
佳人怅望何时见,万里平凝合碧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天边余晖与云彩交织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远方佳人的思念。
首句“落日衔山隐半轮”,以动态的描绘开始,夕阳仿佛在山的怀抱中缓缓下沉,只留下半轮红日,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万物归寂的氛围。
次句“桑榆残照起游氛”,将视线转向远处,夕阳的余晖在桑榆之间散开,形成一片飘渺的光影,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无常。
第三句“佳人怅望何时见”,直接点明了主题——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佳人面对如此美景,却只能怅然若失地遥望,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期盼。
最后一句“万里平凝合碧云”,以广阔的视角收尾,万里之遥的碧云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思念之情的深远与广阔,如同那无法触及的碧云一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人物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意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远方佳人的深深思念。
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
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
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
檿丝相糺成凄清,调和引得薰风生。
指底先王长养情,曲终天下称太平。
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
始峨峨兮复洋洋,但见山青兼水绿。
成连入海移人情,岂是本来无嗜欲。
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将轸玉。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
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
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
独恨长洲数千里,且随鱼鸟泛烟波。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馀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沈沈。
何物壮不老,何时穷不通。
如彼音与律,宛转旋为宫。
我命独何薄,多悴而少丰。
当壮已先衰,暂泰还长穷。
我无奈命何,委顺以待终。
命无奈我何,方寸如虚空。
瞢然与化俱,混然与俗同。
谁能坐自苦,龃龉于其中。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鸯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鸯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