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鸯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鸯百忧。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鸯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鸯百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独自出游,心中充满愁绪的情景。开篇“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独坐在那里沉浸于深深的忧虑之中,最终决定去进行一次西边的旅行。这不仅是对空间的转换,也是对心灵的一种逃避。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描述了诗人游历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象,是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场面。然而,在这片春意浓郁之中,“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却传来了孤独鸳鸯(一种水鸟)的悲泣声,它在寻找着同伴,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
“我愿执此鸟,惜或无轻舟”表现了诗人的愿望,他想要抓住这只孤独的鸳鸯,但又感到遗憾,因为没有一艘轻巧的小船可以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这也象征着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心仪之物的无奈。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则是诗人面对返回的路途时的心情,他想要回忆起往日的情感,却又只能是一片愁绪。这里的“故道”不仅指物理上的道路,也象征着过去的记忆和情感。
接下来的“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描写了诗人在自然界中感受到的凄凉之声,那是春天的风,它带来了哀伤的声音,而羲和(古代星官名)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挽留的。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这两句似乎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与信任,但在诗人的情感中,这也许只是一个反衬,他内心的忧虑并没有因为外界的美好而得到缓解。
最后,“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则是诗人自问自答,质疑是什么让他如此频繁地陷入思考之中,以及为什么自己要让自己的心里充满了那么多的忧虑。这既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究,也是一种无奈的自嘲。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孤独鸳鸯的情感共鸣,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是对个体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宇宙间万物相连、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