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者宜休壮者行,老夫长揖谢周生。
停船沽酒日初下,烧烛赋诗潮欲平。
岂有文章供世用,不留门户得身轻。
华山有语君须记,造物由来也忌名。
病者宜休壮者行,老夫长揖谢周生。
停船沽酒日初下,烧烛赋诗潮欲平。
岂有文章供世用,不留门户得身轻。
华山有语君须记,造物由来也忌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的《直沽逢周京》。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的独到见解。
首联“病者宜休壮者行,老夫长揖谢周生”,以“病者”与“壮者”的对比,以及“老夫”的自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阶段的理解和对后辈的尊重。通过“谢周生”的动作,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态度。
颔联“停船沽酒日初下,烧烛赋诗潮欲平”,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夜深时分点燃蜡烛赋诗的情景。这一联不仅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诗意,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敏感感知。
颈联“岂有文章供世用,不留门户得身轻”,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与名声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不应仅仅是为了迎合世俗的需要,更不应为了追求名声而束缚自我。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独立性和个人自由的坚持。
尾联“华山有语君须记,造物由来也忌名”,引用华山之言,进一步强调了名利的虚幻和自然法则对名望的限制。诗人以此提醒读者,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名利并非永恒,应当保持谦逊和淡泊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艺术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名利的超脱态度。
白露净山气,袅袅风吹衣。
忽已蹑空曲,岩下秋鸿飞。
石缺响难聚,木长天下垂。
入深不知外,履旷忘所归。
冥濛过萝壁,见月还疑非。
其下发钟磬,径转声依稀。
无心境屡得,探奇情靡违。
始悟澹泊趣,独倚山家扉。
我为莫生歌此柏,此柏影忽落我窗。
郁然合抱四十尺,六六峰势来崆㟅。
磊柯节目外臃肿,峻极元气中敦庞。
雷火劈痕剩突怒,风雨时吼于空腔。
三株一先神物化,万古对语洪涛撞。
云自元封太初际,受爵曾驭云摐摐。
三呼之声与应和,万灵环揖气为降。
生年不知自何代,由周上溯于殷邦。
于成于宣奠河洛,小共大共受骏厖。
青龙苍光傥及见,其神夜或来幡幢。
岳生还为岳藩卫,森然导从千矛鏦。
我望伊川?泉水,石淙未得寻漎漎。
二室遗闻访金石,万牛力那一笔扛。
参摹混元叩天咫,滂澜浩浩吞涛江。
目移神骇不敢睨,真到天阙凌石矼。
嵩阳居士果何在,俄有青鸟飞来双。
《嵩山汉柏图歌》【清·翁方刚】我为莫生歌此柏,此柏影忽落我窗。郁然合抱四十尺,六六峰势来崆㟅。磊柯节目外臃肿,峻极元气中敦庞。雷火劈痕剩突怒,风雨时吼于空腔。三株一先神物化,万古对语洪涛撞。云自元封太初际,受爵曾驭云摐摐。三呼之声与应和,万灵环揖气为降。生年不知自何代,由周上溯于殷邦。于成于宣奠河洛,小共大共受骏厖。青龙苍光傥及见,其神夜或来幡幢。岳生还为岳藩卫,森然导从千矛鏦。我望伊川?泉水,石淙未得寻漎漎。二室遗闻访金石,万牛力那一笔扛。参摹混元叩天咫,滂澜浩浩吞涛江。目移神骇不敢睨,真到天阙凌石矼。嵩阳居士果何在,俄有青鸟飞来双。
https://shici.929r.com/shici/DutKC.html
明代华亭高检讨,磬山之石为笔山。
第八洞天睹彷佛,群仙门辟群峰闲。
大茅最高屹南立,中茅小茅西北环。
上馆洞西大茅对,中馆下馆寻松关。
东西楚王涧相隔,合流洞水疑琤潺。
积金峰小实磊砢,龙池晰蜴飞应还。
上洞下洞极蚛蛀,七八洞透兼升攀。
岂惟泉东崖若劈,深入几步穷源艰。
横瓦三寸高及半,阳阴仅寸罗孱颜。
最高之阴白玉片,晃朗叆叇心为闲。
数传未落广济库,吴镇非我图犹悭。
试摩长史左纽桧,采药便踏秋苔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