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华亭高检讨,磬山之石为笔山。
第八洞天睹彷佛,群仙门辟群峰闲。
大茅最高屹南立,中茅小茅西北环。
上馆洞西大茅对,中馆下馆寻松关。
东西楚王涧相隔,合流洞水疑琤潺。
积金峰小实磊砢,龙池晰蜴飞应还。
上洞下洞极蚛蛀,七八洞透兼升攀。
岂惟泉东崖若劈,深入几步穷源艰。
横瓦三寸高及半,阳阴仅寸罗孱颜。
最高之阴白玉片,晃朗叆叇心为闲。
数传未落广济库,吴镇非我图犹悭。
试摩长史左纽桧,采药便踏秋苔斑。
明代华亭高检讨,磬山之石为笔山。
第八洞天睹彷佛,群仙门辟群峰闲。
大茅最高屹南立,中茅小茅西北环。
上馆洞西大茅对,中馆下馆寻松关。
东西楚王涧相隔,合流洞水疑琤潺。
积金峰小实磊砢,龙池晰蜴飞应还。
上洞下洞极蚛蛀,七八洞透兼升攀。
岂惟泉东崖若劈,深入几步穷源艰。
横瓦三寸高及半,阳阴仅寸罗孱颜。
最高之阴白玉片,晃朗叆叇心为闲。
数传未落广济库,吴镇非我图犹悭。
试摩长史左纽桧,采药便踏秋苔斑。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载所作的《小华阳歌》,描绘了华亭磬山的奇特景致,犹如仙境般令人神往。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石头比喻为笔,第八洞天仿佛可见群仙出没,峰峦环绕,如众仙门开,清幽宁静。大茅、中茅、小茅错落有致,馆舍依山而建,涧水潺潺,峰名如画,如积金峰、龙池等,生动展现了山川的秀美和神秘。
诗中提到的“七八洞透兼升攀”、“泉东崖若劈”等细节,展示了山洞的深邃与险峻,而“横瓦三寸高及半”则描绘了山岩的奇特形状。诗人还提到了广济库和吴镇,暗示了历史遗迹的存在,以及自己未能完全领略其全貌的遗憾。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长史左纽桧的摩挲和秋苔的踏足,流露出对自然与历史的亲近和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展现出作者对华亭磬山的深深热爱和赞美。
望长江东去,逐客西来,几逢秋杪。
江草江花,约鬓丝俱老。
朝士红萸,佳人雪藕,别後忍孤欢笑。
楚水楼台,巫山宫殿,五湖烟渺。
又是征帆,万里行去,旧恨鲈鱼,昔日鸥鸟。
九日江南,上蓬莱仙岛。
三度刘郎,黄花醉里,问我几时来到。
寄语西风,饶他老子,莫欺乌帽。
向吴天万里、一叶归舟。
岁月尽悠悠。
有清歌一曲,醉中自笑,酒醒还愁。
几度春莺啭午,塞雁横秋。
渔笛蓑衣底,依旧勾收。
多谢飞来双鹤,□水边林下,伴我遨游。
笑老莱晨昏,色笑为亲留。
有向来、素琴三尺,枕一编、周易在床头。
君知否,家山梦寐,浑胜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