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业汾阳只等闲,嗟公忧国鬓双斑。
君恩郁郁通天带,里社青青少华山。
魏野有诗传北使,竹林遗庙向人间。
靖康若主澶渊策,何至蒙尘遂不还。
功业汾阳只等闲,嗟公忧国鬓双斑。
君恩郁郁通天带,里社青青少华山。
魏野有诗传北使,竹林遗庙向人间。
靖康若主澶渊策,何至蒙尘遂不还。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载对寇忠愍公(可能指寇准)的敬仰与感慨之作。首句“功业汾阳只等闲”将寇准比作唐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赞誉他的功绩如同郭子仪般显赫,但被轻易地视为平常。次句“嗟公忧国鬓双斑”表达了诗人对寇准为国事忧虑而早生华发的深深同情。
“君恩郁郁通天带”形象地描绘了寇准深受皇恩,但这种恩宠并未能阻止他忧国忧民的形象,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接下来,“里社青青少华山”以自然景色反衬出寇准的孤独和壮志未酬,青青的乡野与巍峨的少华山形成鲜明对比。
“魏野有诗传北使”提及魏野(北宋诗人)的诗歌流传到北方,暗示寇准的事迹广为传颂。最后一句“靖康若主澶渊策,何至蒙尘遂不还”假设如果在靖康年间寇准能够主导决策,如他在澶渊之盟中的果敢,那么历史可能会有不同的结局,即不会导致北宋皇帝蒙尘(流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寇准的功绩和忧国之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反思,以及对寇准未能施展抱负的惋惜。
渥洼汗血真龙种,千里霜蹄贾馀勇。
阊阖牵来三疋练,雾鬣霜鬃欲飞动。
龙眠居士笔有神,独怜神骏为写真。
雪堂老翁亲洒翰,妙墨著楮光如新。
三百年间一萧瑟,此书此画俱难得。
市骨犹拚五百金,此卷应当万金直。
方今四海同一家,玉关咫尺无尘沙。
十二闲中尽騠駃,不须更画青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