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夜徐听三月雨,北方似此近年无。
如膏恰继前朝泽,举耤行临千亩区。
檐齿水珠不断滴,枝头鸠鸟尚频呼。
慰馀转复增萦念,千里王畿可遍濡。
彻夜徐听三月雨,北方似此近年无。
如膏恰继前朝泽,举耤行临千亩区。
檐齿水珠不断滴,枝头鸠鸟尚频呼。
慰馀转复增萦念,千里王畿可遍濡。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细雨绵绵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春雨的滋润与北方近年来的干旱形成对比,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与感激。诗中“彻夜徐听三月雨”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春雨的深情倾听,仿佛在享受一场久违的甘霖。接着,“北方似此近年无”则点明了这场春雨的珍贵,与北方近年来的干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膏恰继前朝泽,举耤行临千亩区”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雨的滋润作用,如同膏脂一般,继续着前朝的恩泽,使得大地得以恢复生机,农事得以顺利进行。这里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蕴含了对农业丰收的期盼。
“檐齿水珠不断滴,枝头鸠鸟尚频呼”描绘了雨后屋檐滴水和鸟儿欢鸣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和谐之美。水珠从屋檐滴落,不仅滋润了大地,也带来了生命的活力;枝头的鸠鸟频繁呼唤,似乎在庆祝这场及时的春雨。
最后,“慰馀转复增萦念,千里王畿可遍濡”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春雨的欣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更广阔区域是否也能得到滋润的关切。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也是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作为帝王的责任感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雨的珍贵与美好,以及它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温柔酣紫曲,扬州路、梦绕翠盘龙。
似日长傍枕,堕妆偏髻,露浓如酒,微醉敧红。
自别楚娇天正远,倾国见吴宫。
银烛夜阑,暗闻香泽,翠阴秋寂,重返春风。
芳期嗟轻误,花君去、肠断妾若为容。
惆怅舞衣叠损,露绮千重。
料绣窗曲理,红牙拍碎,禁阶敲遍,白玉盂空。
犹记弄花相谑,十二阑东。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
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
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
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
争如共载,越娥妆镜。
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
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
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