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一丛菊,萧萧傍禁林。
幽香出径浅,寒色映杯深。
院落迟仍发,烟霜晚更禁。
惟应一高士,见赏岁寒心。
寂寂一丛菊,萧萧傍禁林。
幽香出径浅,寒色映杯深。
院落迟仍发,烟霜晚更禁。
惟应一高士,见赏岁寒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秋日菊花图。诗人以“寂寂”和“萧萧”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仿佛是在诉说菊花独自绽放于深秋的孤独与坚韧。接着,“幽香出径浅,寒色映杯深”,细腻地描绘了菊花散发的香气和它在寒风中呈现出的深邃色彩,将视觉与嗅觉巧妙结合,使读者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花香,看到那深沉的寒色。
“院落迟仍发,烟霜晚更禁”,进一步展现了菊花不畏严寒、顽强生长的品质,即使是在烟雾笼罩、霜雪覆盖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绽放,展现出生命的韧性与力量。最后,“惟应一高士,见赏岁寒心”,诗人借菊花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认为只有那些具有高洁情操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并理解菊花所象征的坚韧不拔和高洁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寓意,不仅展现了菊花的自然美,更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颂扬,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纷纷逐人行,扰扰与事竞。
不知一世间,能得几人静。
公今默无语,种种以静胜。
人来漫相接,事至聊复应。
开轩道院旁,足以补我病。
日高公事散,转与静相称。
千载师盖公,此理久已證。
炉烟袅晴窗,松声韵钟磬。
簿书勿勤来,公方在禅定。
高楼面面好,举目是溪山。
急水泻湍濑,诸峰呈髻鬟。
聊为半日出,得伴使君闲。
作者风流在,承平气象还。
身虽住世网,心已离尘寰。
未厌陪游数,唯愁觅句悭。
高风虽在望,逸韵恐难攀。
咫尺蓬莱路,惟公指顾间。
老矣君何往,翩然我欲归。
文章晚未用,岁月事多违。
江接鄱阳路,风吹游子衣。
不应蘧伯玉,独悟昔年非。